琵琶仙.春莫与子珍饮桐花下

微月黄昏,又恰是、小院青桐如玉。

门外芳草成烟,笼灯照香毂。

刚办得、生衣小扇,趁花底、茗香初熟。

镜里铅颦,襟边碧唾,前梦应续。

玉阶畔、多少芳心,有一抹朱弦破幽独。

都把明妃清怨,付春风一曲。

看满眼、花光做泪,甚杜郎、旧鬓犹绿。

惟仗祓恨清樽,照妆银烛。

形式:

鉴赏

这首《琵琶仙·春莫与子珍饮桐花下》是清代末年至近代初的词人樊增祥所作,描绘了一幅黄昏时分与友人共饮桐花下的画面。词中以“微月黄昏”起笔,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忧郁的氛围,小院中的青桐树在月光下如玉般晶莹,门外芳草朦胧,灯光映照着香车,增添了诗意。

词人借景抒情,提到了准备生衣小扇,品味花底新茶的雅趣,以及对镜自照,忆起往昔梦境的感慨。"玉阶畔"的芳心被琵琶声打破孤独,仿佛弹奏的是王昭君的清怨,融入了春风之中。接下来,词人感叹眼前花光似泪,杜牧般的诗人虽鬓发依旧,却已感岁月无情。

最后,词人借助美酒和明亮的银烛,希望能借此拂去心中的愁绪,展现出一种无奈而又坚韧的情感。整体上,这首词以景寄情,情感深沉,展现了词人在春日黄昏与友人共饮时的思绪流转。

收录诗词(722)

樊增祥(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蕙兰芳引

红泪一襟,是湘水、碎花零叶。

剩点点芳心,吹上粉奁似雪。

碧鸡梦杳,但倚竹、暗伤离别。

想夜寒月上,旧事和谁同说。

此日天涯,飘零如我,一样凄绝。

且微雨黄昏,消受烛红茗热。湘帘垂后,蕙熏渐歇。

还怕听、化外数声啼鴂。

形式:

渡江云

古槐青似盖,冷淘荐了,散髻上西楼。

尊前风味好,替写白团,还倩小银钩。

温温黍梦,梦江蓠、祇在汀洲。

甚眼前、野塘清浅,不著采兰舟。回眸。

湘波如镜,翠蒻成林,正思乡时候。

空忆得、香囊缀虎,画鬓簪榴。

怜渠玉骨清如许,劝等閒、休照冰彄。

归去也,粉笺同写新愁。

形式:

河传

花屿。烟浦。雨初晴。垂柳红亭晚莺。

苎萝女儿鸦髻青。采菱。木兰双桨轻。

鸭头阑入花深处。斜阳暮。且傍鸳鸯住。杏衫红。

莲叶东。芙蓉。一生烟水中。

形式:

满庭芳

团扇风香,熏炉烟润,花下初掩重门。

清歌月夜,惆怅不堪闻。

多少天涯归思,家山远、望断红鳞。

新来瘦、奚囊药裹,相伴病馀身。怀人。

当此际,刚如燕子,主换巢分。

傍旧家帘幕,空度黄昏。

户外明河似画,盈盈水、不渡流云。

凭传与,花笺密字,倚烛一销魂。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