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行杂咏十首(其六)晾罾

已识终成弃,何如早自休。

昔人嗟竭泽,汉法漏吞舟。

疏处青天见,闲时白浪收。

高张空复乐,斜日满林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陈恭尹创作的《江行杂咏十首》中的第六首,题为“晾罾”。全诗以江行晾罾为背景,寓含深意,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首联“已识终成弃,何如早自休”,开篇即以晾罾为喻,指出事物总有被抛弃的一刻,不如及早放手,暗示了人生的无常和适时放弃的重要性。

颔联“昔人嗟竭泽,汉法漏吞舟”,引用历史典故,前句“昔人嗟竭泽”出自《左传》,比喻过度索取导致资源枯竭;后句“汉法漏吞舟”则借汉代法律漏洞,比喻政策失当导致社会问题。这两句通过历史典故,警示人们行事应有度,不可贪婪或失策。

颈联“疏处青天见,闲时白浪收”,描绘晾罾时的景象,天空在网眼间若隐若现,白浪在闲暇时归于平静。这里以自然景象象征人生的宁静与和谐,同时也暗示了事物的疏密、动静之间存在着微妙的平衡。

尾联“高张空复乐,斜日满林丘”,进一步深化主题。晾罾时的欢乐,如同人生中的短暂快乐,最终都会消散。斜阳映照在山丘上,既美丽又稍纵即逝,寓意着美好时光的短暂与珍贵。整首诗在描绘江行晾罾的日常场景中,蕴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提醒人们珍惜当下,适时放下,追求内心的平和与宁静。

收录诗词(1900)

陈恭尹(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初号半峰,晚号独漉子,又号罗浮布衣,汉族。著名抗清志士陈邦彦之子。清初诗人,与屈大均、梁佩兰同称岭南三大家。又工书法,时称清初广东第一隶书高手。有《独漉堂全集》,诗文各15卷,词1卷

  • 字:元孝
  • 籍贯:广东顺德县(今佛山顺德区)龙山乡
  • 生卒年:1631 ~1700

相关古诗词

江行杂咏十首(其七)芦烟

渐狭溪中路,渔樵共此汀。

山盘烟缕直,天压荻苗青。

夏麦炊新熟,春畬火尚荧。

舟行无一事,汲水验茶经。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青]韵

江行杂咏十首(其八)孤屿

孤屿能高下,长江与吐吞。

小如园囿物,深作海潮门。

雷电生晴昼,鱼龙聚石根。

往来舟不泊,心怯怒涛奔。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江行杂咏十首(其九)鱼板

一棹清宵迥,双悬白板明。

胧胧移月色,激激作潮声。

水族何能跃,劳生每易惊。

先王鱼网设,机诈岂其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江行杂咏十首(其十)新苗

山谷春恒冷,农功晚未妨。

计时秋易待,几日绿成行。

老幼骑秧马,鸡豚拜谷王。

炎州无恶岁,九熟不忧粮。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