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人

汉宫遗事剪灯论,共指青衫认泪痕。

今夕惊沙满蓬鬓,始知永巷是君恩。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元]韵

鉴赏

这首诗《故宫人》由明末清初诗人钱谦益所作,通过对汉宫往事的追忆与对比,表达了深刻的情感与哲思。

首句“汉宫遗事剪灯论”,以“剪灯”这一动作隐喻对往事的回忆与讨论,仿佛在昏黄的灯光下,人们围坐一起,细数着历史的痕迹,流露出一种怀旧的情绪。

次句“共指青衫认泪痕”,进一步描绘了人们在回忆中寻找情感的共鸣,通过“青衫”的意象,暗示了历史人物的衣着,同时也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岁月的沧桑。泪痕则代表了情感的深度与复杂性,以及对过往的深深怀念。

第三句“今夕惊沙满蓬鬓”,将视角转向当下,用“惊沙”比喻外界环境的动荡或内心的波动,而“蓬鬓”则形象地描绘了主人公在外貌上的变化,可能是因为岁月的侵蚀,也可能是因为内心的煎熬。这句诗巧妙地将个人命运与时代背景相结合,展现了个体在大时代的背景下所经历的变迁与挑战。

最后一句“始知永巷是君恩”,点明了主题,揭示了诗人对于“君恩”的理解与感悟。这里的“永巷”既可理解为深宫中的长巷,也暗含着对永恒与短暂、过去与未来的思考。通过这句话,诗人表达了对历史、对权力、对命运的深刻反思,以及对某种超越物质与时间的情感(如君恩)的珍视与领悟。

整体而言,《故宫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生、情感的深刻洞察与独到见解,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性的佳作。

收录诗词(265)

钱谦益(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号蒙叟。学者称虞山先生。清初诗坛的盟主之一。常熟人。明史说他“至启、祯时,准北宋之矩矱”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一甲三名进士,他是东林党的领袖之一,官至礼部侍郎,因与温体仁争权失败而被革职。在明末他作为东林党首领,已颇具影响。马士英、阮大铖在南京拥立福王,依附之,为礼部尚书。后降清,仍为礼部侍郎

  • 字:受之
  • 号:牧斋
  • 籍贯:东涧老
  • 生卒年:1582—1664

相关古诗词

留题秦淮丁家水阁二首(其一)

舞榭歌台罗绮丛,都无人迹有春风。

踏青无限伤心事,并入南朝落照中。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留题秦淮丁家水阁二首(其二)

苑外杨花待暮潮,隔溪桃叶限红桥。

夕阳凝望春如水,丁字帘前是六朝。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萧]韵

村庄红豆花诗

金尊檀板落花天,乐府新翻《红豆篇》。

取次江南好风景,莫教肠断李龟年。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驱雀词

雀莫啄我蔬,我蔬种已迟。

衰年事事钝,辛勤还后时。

聊取生意足,宁独疗长饥!

甲坼才如豆,不及邻家肥。

肥蔬啄可饱,瘦蔬啄无遗。

饥我不饱汝,两伤亦奚为?

欲驱不忍击,短竿护疏篱。

我蔬肥有日,除竿任汝飞。

听汝嗷嗷音,生事同我微。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