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以“寄自如袁大司马”为题,由明代诗人陈壮学所作。诗中表达了对袁大司马的敬仰与期待,以及对其治国理政能力的高度评价。
首联“华轮久矣不相亲,海国遥瞻报国身”,以“华轮”象征国家的繁荣与尊贵,但久未亲临,而“海国遥瞻”则表达了对远方国家的关怀与期望,通过“报国身”强调了对国家的忠诚与奉献。
颔联“阃外自能神石略,胸中元是溢阳春”,“阃外”指朝廷之外,即地方治理,“神石略”比喻高超的策略与智慧,“胸中元是溢阳春”则形容袁大司马内心充满正直与温暖,如同春天般给人以希望与生机。
颈联“千秋日月开明圣,一曲关山静塞尘”,“千秋日月”象征时间的长河与历史的辉煌,“明圣”赞美袁大司马的英明与圣德,“一曲关山静塞尘”则描绘了边疆的安宁与和平景象,表达了对袁大司马治下的国家稳定与繁荣的向往。
尾联“搔首天南惊绩奏,勒名端在见麒麟”,“搔首天南”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对远方的袁大司马的深切关注与期待,“惊绩奏”意为袁大司马的功绩将被传颂四方,“勒名端在见麒麟”则是对袁大司马功成名就的期许,希望其事迹能够像麒麟一样被后世铭记。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袁大司马的赞誉与期待,展现了诗人对国家治理与和平稳定的美好愿景,以及对杰出人物的崇高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