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梦中吟》由宋代诗人张方平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梦境与现实、悟境与迷情之间的深刻对比与思考。
首联“神归自何处,记此梦中吟”,开篇便以疑问句式引出主题,神灵的归宿何处?诗人记下了这梦境中的吟唱,引人深思。接着,“道为无心合,人因省语深”两句,进一步阐述了道与人的关系,道是无心的,而人在省悟话语时能深入理解其深层含义。这里巧妙地将道家哲学融入诗歌之中,体现了对自然与人性的深刻洞察。
“窗灯寒影薄,庭月晓光沈”描绘了一幅夜晚景象,窗户上的灯光映照着寒冷的影子,显得格外轻薄;庭院中的月亮在拂晓时分,光线渐渐沉寂。这两句不仅渲染了宁静的氛围,也暗喻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对宇宙自然的感悟。
尾联“悟境真泡幻,迷情妄古今”总结全诗主旨,悟到的境界如同泡沫般虚幻,而陷入迷惑的情感则贯穿古今。诗人在此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即人生的追求与体验往往如梦幻泡影,难以持久,而情感的迷惘则是人类永恒的主题。
整体而言,《梦中吟》通过对梦境与现实、悟境与迷情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生命、宇宙和人性的深刻思考,语言含蓄而富有哲理,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