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由宋代诗人韩淲创作,名为《和韵赵十》。诗中描绘了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与追求,以及在日常生活中寻找雅趣的情怀。诗人通过“能为博山游,想度丁公岭”表达了对自然山水的向往,希望能在幽静的山谷中漫步,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接着,“风乎两岩幽,泉石景逾静”进一步描绘了这种宁静而神秘的自然环境,风吹过幽深的山谷,泉水在岩石间流淌,整个景象更加宁静祥和。诗人借此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静的生活态度。
“人谁无雅识,每每痼俗境”则反映了诗人对于人们普遍陷入俗世困扰的感慨,强调了拥有高雅情操的重要性。他相信每个人心中都应有追求美好事物的意识,不应被世俗所束缚。
“书传所兴起,更复史集订”提到了书籍与历史的重要性,认为它们是传承知识、启迪智慧的媒介,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世界,提升自我修养。
最后,“于其游息间,趣味必隽永”强调了在旅行与休息中寻找乐趣与意义的价值,认为这些经历能够给人带来持久的快乐与满足感。
“如君英妙年,宦达在俄顷”是对友人的赞美,表达了对年轻有为、仕途顺利的朋友的羡慕之情。同时,也提醒朋友要珍惜时光,保持内心的纯净与高雅。
“因问知好修,何事不加省”则是对友人的关怀与建议,鼓励朋友在追求功名的同时,也不忘修身养性,保持内心的平和与清明。
“里居得往还,时亦具果茗”描述了日常生活中的简单乐趣,与朋友相聚,品尝茶点,享受平凡生活的温馨与惬意。
“诗来予和女,老意转苏醒”则是诗人对收到友人诗作后的感想,表示自己在阅读友人的作品后,心灵得到了净化与激发,仿佛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充满了新的活力与灵感。
整首诗以自然美景为背景,融入了对生活哲理的思考、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个人修养的追求,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与独特的审美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