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韵赵十

能为博山游,想度丁公岭。

风乎两岩幽,泉石景逾静。

人谁无雅识,每每痼俗境。

书传所兴起,更复史集订。

于其游息间,趣味必隽永。

如君英妙年,宦达在俄顷。

因问知好修,何事不加省。

里居得往还,时亦具果茗。

诗来予和女,老意转苏醒。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韩淲创作,名为《和韵赵十》。诗中描绘了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与追求,以及在日常生活中寻找雅趣的情怀。诗人通过“能为博山游,想度丁公岭”表达了对自然山水的向往,希望能在幽静的山谷中漫步,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接着,“风乎两岩幽,泉石景逾静”进一步描绘了这种宁静而神秘的自然环境,风吹过幽深的山谷,泉水在岩石间流淌,整个景象更加宁静祥和。诗人借此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静的生活态度。

“人谁无雅识,每每痼俗境”则反映了诗人对于人们普遍陷入俗世困扰的感慨,强调了拥有高雅情操的重要性。他相信每个人心中都应有追求美好事物的意识,不应被世俗所束缚。

“书传所兴起,更复史集订”提到了书籍与历史的重要性,认为它们是传承知识、启迪智慧的媒介,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世界,提升自我修养。

最后,“于其游息间,趣味必隽永”强调了在旅行与休息中寻找乐趣与意义的价值,认为这些经历能够给人带来持久的快乐与满足感。

“如君英妙年,宦达在俄顷”是对友人的赞美,表达了对年轻有为、仕途顺利的朋友的羡慕之情。同时,也提醒朋友要珍惜时光,保持内心的纯净与高雅。

“因问知好修,何事不加省”则是对友人的关怀与建议,鼓励朋友在追求功名的同时,也不忘修身养性,保持内心的平和与清明。

“里居得往还,时亦具果茗”描述了日常生活中的简单乐趣,与朋友相聚,品尝茶点,享受平凡生活的温馨与惬意。

“诗来予和女,老意转苏醒”则是诗人对收到友人诗作后的感想,表示自己在阅读友人的作品后,心灵得到了净化与激发,仿佛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充满了新的活力与灵感。

整首诗以自然美景为背景,融入了对生活哲理的思考、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个人修养的追求,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与独特的审美视角。

收录诗词(2817)

韩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作子仲,韩元吉之子。祖籍开封,南渡后隶籍信州上饶(今属江西)。从仕后不久即归,有诗名,著有《涧泉集》。淲清廉狷介,与同时知名诗人多有交游,并与赵蕃(章泉)并称“二泉”。著作历代书目未见著录。史弥远当国,罗致之,不为少屈。人品学问,俱有根柢,雅志绝俗,清苦自持,年甫五十即休官不仕。嘉定十七年,以时事惊心,作甲申秋三诗,得疾而卒,年六十六

  • 字:仲止
  • 号:涧泉
  • 生卒年:biāo)(1159—1224

相关古诗词

和韵(其一)

一笑过浮梁,留连度隙光。

君当思大耐,我已老苍筤。

只恐心情短,须教兴寄长。

酒从诗自好,分韵记禅房。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和韵(其二)

酒亦关何事,片片流仙霞。

用之涤肺肝,相与成诗家。

一酌且濡唇,再酌深到花。

持杯两相笑,吟哦入幽遐。

笔落岂知醉,何者是生涯。

形式: 古风 押[麻]韵

和韵(其三)

人生本无情,掩苒受风竹。

徒亲笔砚劳,造作漫盈轴。

宾亲偶成集,禅榻不待速。

清欢虽与同,极则岂见独。

坐中憎点头,任彼屐满屋。

形式: 古风 押[屋]韵

和净字

悠悠俱幻境,起灭要人认。

相从一转语,老懒且求静。

禽鸟亦何情,草木有本性。

底用诗自鸣,幽禅了真净。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