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清代末年至近代初的诗《秋夜》由费墨娟所作,描绘了秋夜的宁静与清凉。首句“池边杨柳碧婆娑”,以生动的意象描绘出池塘边的杨柳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展现出婆娑的姿态,给读者带来一种清新自然的画面感。
“渐觉轻寒透薄罗”则进一步渲染了秋夜的凉意,暗示着诗人感受到的微微寒气穿透了单薄的衣裳,让人体会到季节的转换和肌肤的微妙感受。
“依枕梦回虫语乱,卷帘风定月阴多”两句通过梦境和现实的切换,以及虫鸣和月光的描绘,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寂寥的氛围。梦醒后的虫声嘈杂,而卷起窗帘后,月光洒落,风已止息,月影斑驳。
“香销炉冷更初转,夜静秋高雁乍过”写的是室内景象,香炉中的香烟已消散,炉火冷却,夜晚的寂静中,偶有大雁飞过,增添了秋夜的空旷和孤寂。
最后,“好景教人眠未得,新诗写就且长哦”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秋夜景色的欣赏,然而美景却使他难以入眠,灵感涌现,决定将这秋夜的感受化为诗句,长久吟咏。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夜的景象,情感深沉,寓情于景,展现了诗人对生活和自然的敏感与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