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虎丘(其一)

勾吴霸业竟谁成,留得崇丘岁一登。

玉雁已随黄壤尽,铁花空向碧潭凝。

空中有塔掀铃语,台上无僧唤石应。

踏尽苍苔春老去,但馀落日与寒藤。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蒸]韵

翻译

吴国的霸业最终会由谁成就呢,只有那崇丘每年还能供人登临。
精美的玉雁随着黄土消逝,铁花在碧绿的潭水中凝固不再。
天空中古塔的铃声回荡,平台上却无人回应呼唤石头的声音。
踏遍青苔,春天已经离去,只剩下夕阳和寒冷的藤蔓陪伴。

注释

勾吴:指古代吴国。
霸业:称霸的事业。
竟:到底,究竟。
崇丘:高大的土丘,可能指历史遗迹。
岁一登:每年一次的登临。
玉雁:玉制的雁形装饰或象征物。
黄壤:泛指黄色的泥土,此处可能指死亡。
铁花:可能是铁锈或金属碎片,象征历史痕迹。
碧潭:清澈的水潭。
空中有塔:指天空中的塔影或想象中的景象。
掀铃语:形容铃声在风中摇曳。
台上无僧:指塔上没有僧人。
唤石应:呼唤石头回应,可能象征空寂无人。
苍苔:青苔,常用于形容古老或荒凉的地方。
春老去:春天已逝去。
落日:夕阳。
寒藤:寒冷季节里的藤蔓。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周南的《过虎丘(其一)》,描绘了对吴地霸业消逝的感慨以及虎丘古迹的沧桑。首句“勾吴霸业竟谁成”表达了对昔日吴国强盛的怀念和对历史变迁的疑问,暗示霸业终将成过往。接下来的“留得崇丘岁一登”则强调虎丘作为历史遗迹,虽人事更迭,但每年仍有游人登临。

“玉雁已随黄壤尽,铁花空向碧潭凝”通过“玉雁”和“铁花”的意象,寓言英雄豪杰和壮丽建筑的消亡,只剩下自然景观如“黄壤”和“碧潭”静静地留存。诗人借“空中有塔掀铃语,台上无僧唤石应”描绘虎丘的寂静,塔铃无人敲响,石像也无声回应,增添了空寂之感。

最后两句“踏尽苍苔春老去,但馀落日与寒藤”,诗人以“春老”象征时光流逝,而“落日”和“寒藤”则渲染出一种凄凉和孤独的氛围,留给读者的是对历史遗迹的深深思索。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虎丘为载体,寓言历史兴衰,表达了诗人对世事无常的感慨和对历史遗迹的敬畏之情。

收录诗词(134)

周南(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怀友人赵蹈中(其一)

妙质端能劲,除官正尔迟。

和歌谁与共,掺别可无饥。

俗学訾豪夺,家人怨绝痴。

相看又秋暮,未敢叹余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怀友人赵蹈中(其二)

虚想怜神怒,端颐护暑侵。

父兄宽众责,寝饭验初心。

夜气收肝膈,晨窗得笑吟。

生年推我长,蓺殖可能深。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泛舟游虎丘

水绕朱门宿海槎,山沉海月上晨霞。

鸟啼烟树雨初歇,钟度云楣日未斜。

僧俯剑池看贝叶,人追寒食衮杨花。

西子年侵丘谷换,女墙还有旧宫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驱傩

高明纾鬼责,奥渫费谁何。

儿女今无恙,街坊又进傩。

流年荧惑过,队仗史巫多。

求福吾能记,门前不用呵。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