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明代童轩的《感寓(其六十四)》描绘了一幅生命短暂而追求永恒的画卷。首句“蜉蝣衣楚楚”以蜉蝣比喻人生的短暂,如同楚楚动人的衣裳,暗示生命的脆弱和易逝。接下来,“生死随朝昏”进一步强调了时间对生命的无情冲击,朝起暮落间,生与死已成定局。
“蟪蛄吟夏树,秋委落叶根”通过蝉的生命循环,象征着季节更替中生命的轮回,秋天到来,蝉声消逝,落叶归根,寓意生命的终结和自然法则的无情。诗人感慨:“人生亦祗尔”,人的生命同样如此短暂,转眼间青丝变白发。
然而,诗人并未沉溺于哀伤,他提出“何如秘元命,囊括经世文”的理想,即探寻生命的奥秘,积累智慧,以文字或学问来超越世俗的寿命。接下来的诗句“葆真鍊精魄,龙虎相吐吞”描绘修炼长生之道,期望通过精神修炼达到不朽。
“黄芽变仙骨,永与天地存”借用道教修炼中的概念,表达对长生不老、与天地同寿的向往。最后,诗人发出感慨:“底须谢尘世,远赴沧洲云”,决定抛开尘世纷扰,追求那超脱的仙道生活。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生命之短为起点,探讨了人生的意义和超越生死的方法,表达了诗人对永恒和超然境界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