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嘉张仲思相士过访坐间索诗

便静非形色,相逢子独知。

功名槐蚁话,文字壁鱼痴。

剩取朝贤誉,何须隐者诗。

南湖鸥正狎,休误凤凰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你的宁静并非表面可见,只有你懂得这种深沉
与你交谈,仿佛谈论着微小的蚂蚁和墙壁上的鱼,都是对功名的痴迷
只求得到朝廷贤士的赞誉,何必寻求隐士的诗歌呢
南湖边的鸥鸟正与你亲近,别误以为那是凤凰池中的景象

注释

静:内心的平静。
子:你。
槐蚁:比喻微不足道的功名。
壁鱼:比喻对文字的热爱。
朝贤:朝廷中有声望的贤士。
隐者:隐居的人,常指不追求名利的人。
南湖:可能指某个具体的湖泊,也可能是泛指南方的湖泊。
鸥:水鸟,象征自由。
凤凰池:古代皇宫中的池塘,这里借指朝廷。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文学家张镃的作品,体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和独到的艺术风格。全诗围绕“静”与“功名”的主题展开,通过对比和反衬,表达了诗人对于内心宁静与世俗功名之间关系的独到见解。

首句“便静非形色”直接点出了诗人的核心思想,即追求一种超越物质形态的内在平和。接下来的“相逢子独知”则表明这种理解和感受是难以用语言传达,只有心灵相通的人才能理解。

中间两句“功名槐蚁话,文字壁鱼痴”通过生动的比喻来说明功名与文学的关系。这里,“功名”被比作细小如蚂蚁的“槐蚁”,而“文字”则像壁上的鱼一样引人入胜,显示了诗人对于这些外在追求既有批判又不乏赞美。

末尾两句“剩取朝贤誉,何须隐者诗。南湖鸥正狎,休误凤凰池。”则是对内心宁静与功名之间关系的进一步阐述。“朝贤”指的是那些追求功名的人,他们如同清晨时分寻觅美誉,但在诗人眼中,这种追求并不需要通过隐居来达成。最后一句“南湖鸥正狎,休误凤凰池。”则是对自然界的一种描绘,其中的“南湖”和“凤凰池”都是理想中的美好场所,而“鸥”(一种水鸟)在这里代表了诗人宁静而自由的心境。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精巧的意象和深邃的思考,展示了一种超脱世俗功名,追求内心宁静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理念。

收录诗词(1136)

张镃(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因慕郭功甫,故易字功甫。南宋文学家,寓居临安(现浙江杭州),卜居南湖。出身显赫,为宋南渡名将张俊曾孙,刘光世外孙。他又是宋末著名诗词家张炎的曾祖,是张氏家族由武功转向文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隆兴二年(1164),为大理司直。淳熙年间直秘阁通判婺州。庆元初为司农寺主簿,迁司农寺丞。开禧三年(1207)与谋诛韩侂胄,又欲去宰相史弥远,事泄,于嘉定四年十二月被除名象州编管,卒于是年后

  • 号:约斋
  • 籍贯:先世成纪(今甘肃天水)
  • 生卒年:1153—1221?

相关古诗词

玉照堂观梅二首(其二)

未办当春句法工,坐来花下泥春风。

山高水远须人领,玉洁珠光喜日烘。

越女信知天下白,屈平那是泽边穷。

明朝风雨从教有,老眼今年已不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玉照堂观梅二首(其一)

绝怜一见一番新,短直长斜意总真。

绕屋便能云态度,问春谁更雪精神。

栽花十亩犹嫌少,与我多生定是亲。

为惜生香怕閒却,折归聊当散花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立春日访梅裴氏园

下马东风恰到来,午烟沙际日烘开。

长松寂历寒声少,远柳葱茏绿意回。

零落欢游逢故地,夤缘幽胜逐深杯。

湖边不使侬先咏,枉却今年处士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买书

自笑从来癖,诗书满屋藏。

不充饥鼠喙,即饱蠹鱼肠。

插架牙签整,开编竹简香。

他年林下去,谁与记山房。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