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

远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

几人曾预南薰曲,终古苍梧哭翠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翻译

纵览历史,凡是贤明的国家,成功源于勤俭,衰败起于奢华。
为什么非要琥珀才能作枕头,为什么镶有珍珠才是好坐车?
想要远行,却没遇见千里马,力单势孤,难以拔动蜀山的猛蛇。
有几人曾经亲耳听过舜帝的《南风歌》?天长地久,只有在苍梧对着翠绿的华盖哭泣份儿。

注释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shē)。
何须琥(hǔ)珀(pò)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
几人曾预南薰(xūn)曲,终古苍梧哭翠华。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的《咏史》。从这段文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深沉的历史感和对过往繁华盛世的反思。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通过阅读前代贤君和家族兴衰史的事迹,悟出了国家和家庭的兴旺是建立在勤劳节约的基础之上,而衰败则源于奢侈浪费。这里的“勤俭”与“奢”形成鲜明对比,体现了古人重视节约、反对铺张的传统美德观。

"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 这两句则用比喻的手法强调了不必等到拥有珍贵的物品(如琥珀和真珠)才去享受或炫耀。意在告诫人们不要盲目追求奢侈,认为只有得到最昂贵的东西才能证明自己的价值。

"运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 这两句通过比喻表达了面对历史的宏大和自然的强大时,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青海马指的是远古传说中的神马,而蜀山蛇则形象地描述了阻塞在前进道路上的巨大困难。这两者都是无法逾越或征服的存在。

"几人曾预南薰曲,终古苍梧哭翠华" 最后这两句诗,则充满了对过往繁华而今已不再的人物和景象的感慨。南薰曲可能指的是历史上的某个地方或事件,而“几人曾预”表达了时间流逝、人们难以预测未来的无常。"终古苍梧哭翠华"则是对那些已逝的辉煌和美好事物的一种哀叹,"苍梧"形容树木荒凉,"翠华"则指代历史上的繁华。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勤俭与奢侈、个人力量与自然历史的有限性,以及对过往美好事物的哀悼,展现了诗人深邃的历史洞察力和丰富的情感世界。

收录诗词(604)

李商隐(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 字:义山
  • 号:玉溪(谿)生
  • 籍贯:优美动
  • 生卒年:约813年-约858年

相关古诗词

夜出西溪

东府忧春尽,西溪许日曛。

月澄新涨水,星见欲销云。

柳好休伤别,松高莫出群。

军书虽倚马,犹未当能文。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夜饮

卜夜容衰鬓,开筵属异方。

烛分歌扇泪,雨送酒船香。

江海三年客,乾坤百战场。

谁能辞酩酊,淹卧剧清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奉同诸公题河中任中丞新创河亭四韵之作

万里谁能访十洲,新亭云搆压中流。

河鲛纵玩难为室,海蜃遥惊耻化楼。

左右名山穷远目,东西大道锁轻舟。

独留巧思传千古,长与蒲津作胜游。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奉和太原公送前杨秀才戴兼招杨正字戎

潼关地接古弘农,万里高飞雁与鸿。

桂树一枝当白日,芸香三代继清风。

仙舟尚惜乖双美,綵服何由得尽同。

谁惮士龙多笑疾,美髭终类晋司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