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清代诗人李宏为朋友王二镜岩归乡所作,以竹为主题,寄寓了深厚的情感。首句“君自会稽来”,点出友人来自名胜之地会稽,接下来赞美竹子的品质,将其比喻为会稽的美景,"磊节竹之操,虚中竹之理",意指竹子坚韧的节操和空灵的内心,象征着友人的高洁品格。诗人称王二镜岩为“素心人”,表明他欣赏对方的纯真本性,认为他们心灵相通,可以相互倚重。
最后两句“今复洒然归,峭帆问烟水”,描绘友人潇洒归乡的情景,帆影在烟波中远去,表达了对友人离去的依依不舍。而结句“如遇会稽竹,道我念无已”,则预祝友人如果在家乡遇到竹子,竹子能传达诗人对他的思念之情,表达了深厚的友情和长久的牵挂。
整首诗语言简洁,情感真挚,通过竹子这一自然意象,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赞美和祝福,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