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僧归石门

曾学云庵逸格禅,别来江柳几春烟。

相逢水寺初尝橘,忽忆风檐共擘莲。

遥想到山寒食后,却思分首上元前。

与谁振策西湖路,清晓一声啼杜鹃。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释德洪所作的《送僧归石门》。诗中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与友人分别的情景以及对未来的思念。首句“曾学云庵逸格禅”点明了僧侣的身份和修行的生活方式,暗示了两人深厚的友谊和共同的修行经历。接下来,“别来江柳几春烟”一句,通过江边柳树随季节变化的景象,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离别的伤感。

“相逢水寺初尝橘,忽忆风檐共擘莲”两句,回忆了两人相聚时的美好时光,橘子和莲花象征着生活的甜美与纯洁,同时也寄托了对往昔快乐时光的怀念。而“遥想到山寒食后,却思分首上元前”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将思绪带到了未来,想象着在寒食节之后、上元节之前的某个时刻,两人再次分别的情景,表达了对未来的不舍和对过去的留恋。

最后,“与谁振策西湖路,清晓一声啼杜鹃”两句,以西湖路和杜鹃啼鸣为背景,预示了离别后的孤独与思念。西湖路代表了两人曾经共同走过的美好旅程,而杜鹃啼鸣则常被用来表达离愁别绪,预示着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整首诗情感真挚,通过对时间和空间的巧妙运用,展现了深厚的人际情感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于友情、离别以及自然美的独特感悟。

收录诗词(1809)

释德洪(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 生卒年:1089

相关古诗词

至西湖招廓然游春

别后西湖长在梦,相逢气韵宛清真。

剧谈要使君颐脱,大笑从教坐客瞋。

淮海飘零方见友,湖山秀绝更逢春。

快当火急追清景,莫厌寻幽散策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廓然得石门信叹其踵席非其人用韵酬之二首(其一)

相对天涯岁月新,石门消息远难真。

乘闲且觅几场笑,疾恶休生一念瞋。

衬鹭芙蕖方破暖,藏鸦柳色又残春。

光阴如此空搔首,行诵知归倦鸟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廓然得石门信叹其踵席非其人用韵酬之二首(其二)

颓纲安得见重新,红紫纷纷正乱真。

已矣无才吾自叹,慨然有志子宜瞋。

闲寻陈迹消磨日,强作新诗挽绊春。

振策苏堤朝复暮,路人应笑往来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廓然再和复答之六首(其一)

独立湖边一笑新,纷纷世事信非真。

竹林逢寺端须往,藜杖敲门不怕瞋。

僮仆见人空自若,轩窗幽处亦藏春。

老僧那识闲来兴,怪我时时过此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