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旱

旱霓四布若流丹,处处惊云陇亩乾。

无石可鞭难致雨,有河皆涸不知滩。

村庄画地争田水,老少呼天结社坛。

但得一声雷起顿,土膏尺寸为论欢。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清朝时期农民面对严重干旱时的痛苦与无奈。诗人以生动的笔触展现了旱灾对农田和人民生活的影响。

首句“旱霓四布若流丹”,形象地描绘了干旱导致天空中出现的假象彩虹,仿佛流动的红丹,暗示了大地的干渴。接着,“处处惊云陇亩乾”进一步强调了干旱的普遍性和严重性,陇亩(农田)因缺水而干涸,令人震惊。

“无石可鞭难致雨,有河皆涸不知滩。”这两句揭示了干旱的根源和影响范围之广。即使尝试通过鞭打石头祈求降雨,也无法改变现状;即便是河流也已干涸,找不到一处水流的痕迹。这反映了干旱的严峻程度,以及人们在自然面前的无力感。

“村庄画地争田水,老少呼天结社坛。”描述了农民为了争夺有限的水源,不惜在土地上划线争斗,老人和孩子都参与其中,甚至集体举行祭祀天地的仪式,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获得神灵的庇佑。这一场景体现了人们在干旱面前的焦虑和绝望。

最后,“但得一声雷起顿,土膏尺寸为论欢。”表达了人们对于降雨的渴望。一旦雷声响起,哪怕只是短暂的降雨,也能让土壤恢复生机,人们将因此而欢呼庆祝。这句话不仅反映了人们对雨水的极度期盼,也蕴含着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感激。

整体而言,这首诗深刻地反映了清代社会中农民在干旱灾害面前的苦难与抗争,以及他们对自然的依赖与敬畏之情。

收录诗词(614)

林占梅(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历史人物,是中国清朝官员。根据《重修台湾省通志》记载,他于1802年上任台湾府儒学训导,隶属于台湾道台湾府,为台湾清治时期的地方官员,该官职主要从事台湾府境内之教育行政部分,受台湾府儒学教授制约,该官职亦通常为闽籍,语言可与台湾人互作沟通,事实上,教学上也以闽语为主,官话为辅

相关古诗词

老来娇

有菊东篱下,始遭凡菊娇。

露苞时矗矗,绽蕊尚寥寥。

他花开欲遍,弱蒂尚摇摇。

岂知此花好,植品特超超。

不轻逞颜色,时至始苗条。

芳房高吐萼,锦瓣密垂髫。

艳丽奔金粉,轻盈著绛绡。

牡丹差比态,粉本岂能描。

如人未遇时,交谪竞腾嚣。

及逢得志日,瓦砾亦琼瑶。

梁灏一学究,买臣一山樵。

晚成推大器,土壤忽云霄。

回头奋迹地,妇孺亦歌谣。

人生犹如此,何况物之翘。

春秋肯阅历,雨露相滋浇。

自然会腾达,华贵在一朝。

我欲锡佳名,奚以称孤标。

园丁草解事,呼曰「老来娇」。

形式: 古风 押[萧]韵

莲峰先生代购古琴并惠手书,赋诗志感

忽报榕城鸟使还,瑶琴、华翰喜双颁。

兰言满幅珠玑灿,桂轸横床锦绣斑。

白鹤朱霞频想像,暮云春树切追攀。

临风无限知音想,何但尘襟一切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感怀

画眉旧事悲张敞,戏彩遗欢痛老莱。

况值寒霜沉月夜,一灯如豆梦新回。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书感

钻纸纷纷笑冻蝇,年来兴趣冷于冰。

广交已觉迎人苦,习静翻招傲物称。

琴韵逸宜林下客,诗心苦似定中僧。

且将白眼青天望,俗论悠悠任爱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