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范德煇赴缙云教谕兼简高则诚

不逐扁舟泛五湖,一官迢递缙云墟。

遗民世守轩辕鼎,博士家传魏国书。

夜月定闻邻县鹤,秋风莫忆故乡鱼。

到州为谢高书记,日日相思赋索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鉴赏

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诗人陈基所作的《送范德煇赴缙云教谕兼简高则诚》。诗中表达了诗人对范德煇赴任缙云教谕的送别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故乡和友情的怀念。

首句“不逐扁舟泛五湖”以扁舟泛湖的意象,暗示范德煇将离开家乡,踏上新的仕途,而诗人选择留在原地。次句“一官迢递缙云墟”描绘了范氏赴任之地的遥远和陌生,显示出他对未来的期待与责任。

第三句“遗民世守轩辕鼎”中的“轩辕鼎”象征着华夏文明的传承,诗人希望范德煇能在缙云延续文化教育的重任,守护民族的精神遗产。第四句“博士家传魏国书”进一步强调了学术传承的重要性,暗示范氏家族有着深厚的学识根基。

第五、六句通过“夜月定闻邻县鹤”和“秋风莫忆故乡鱼”的景物描写,寄寓了诗人对范德煇的思念之情,以及对故乡的深深眷恋。最后两句“到州为谢高书记,日日相思赋索居”,诗人表达了对高则诚的问候,并表示自己会每日思念他们,即使身处孤寂之中也会寄托相思于诗篇。

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友人的祝福,又有对传统文化的敬重,展现了诗人深厚的人文关怀和对友情的珍视。

收录诗词(179)

陈基(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寓居吴中凤凰山河阳里(今属张家港市)。元末江南著名文人,受业于当时著名学者黄溍。元末大乱,群雄纷起,割据于吴地的张士诚闻其名,召为江浙右司员外郎,参其军事,张士诚称王,授内史之职,后迁学士院学士。军旅倥偬,飞书走檄多出其手。朱元璋平吴,爱其才,召之参与《元史》的纂修工作,书成后赐金而还,卒于常熟河阳里寓所。能文善书,写的诗也有不少是反映张士诚起义军生活。明史有传。著有《夷白斋稿》35卷,内诗1卷,文24卷,又外集诗、文各1卷

  • 字:敬初
  • 籍贯:台州临海(今属浙江)
  • 生卒年:1314-1370

相关古诗词

秋怀五首(其一)

寒暑有代谢,人事亦推移。

蹉跎慨畴昔,俯仰念复兹。

篱落委秋蔓,馀葩含夕姿。

物化谅难穷,吾生知有涯。

皎皎碧山侣,依依青桂枝。

相逢恐迟暮,怅望起遐思。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秋怀六首(其二)

梧桐堕金井,寒棨栖露丛。

离居在万里,一夕生秋风。

秋风忽已暮,离居邈何处。

独寐在重帏,相从乃中路。

形式: 古风

秋怀五首(其二)

秋夜何迢迢,迢迢不能寐。

起坐弹孤琴,写此千古意。

《鸣凤》久寂寥,《猗兰》亦憔悴。

往圣既莫作,后贤孰当继。

独怜商山翁,去去复遐逝。

空谷亦何有,紫芝聊可饵。

如何末路中,亦堕留侯计。

羽翼傥不成,鸿鹄将垂翅。

苟可利生民,宁辞暂纡辔。

区区后世名,于翁胡足记。

形式: 古风

秋怀六首(其四)

秋水不可涉,美人安得从。

眷彼芙蓉花,盈盈秋水中。

非无舟与楫,所畏蛟与龙。

临流不能采,零落委芳丛。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