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仲歌

前朝古墓青山陬,石仲矻立经几秋。

龙摧龟断蝌蚪折,马仆麟僵鸾鹤裂。

独尔形容得苟完,无乃年深化灵物。

知是谁家显祖宗,子孙零落各西东。

清明寒食窅不至,空有狐兔巢其中。

石仲凄凉何足道,金茎铜狄馀烟草。

怪夔罔两自为邻,雪霜满头天地老。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周是修的《石仲歌》描绘了一幅荒凉而神秘的古墓景象。诗的开篇以“前朝古墓”起笔,暗示了历史的沉淀和岁月的痕迹。接着,“石仲矻立经几秋”描绘了墓前石像历经风雨,依然屹立不倒,显示出其坚固与长久。

“龙摧龟断蝌蚪折,马仆麟僵鸾鹤裂”运用象征手法,暗示墓中陵寝的衰败和昔日荣华的消逝,如同龙、龟、马、麟、鸾、鹤这些象征吉祥的生物形象残破不堪。

“独尔形容得苟完”则强调唯有石像得以保存完整,反映出岁月对其他事物的无情侵蚀。“无乃年深化灵物”进一步表达了对石像能在时光中保持形貌的惊奇和对灵物的敬畏。

诗人接下来引出“知是谁家显祖宗”,暗示这座古墓可能曾属于某个显赫家族,但如今子孙分散,清明寒食时分无人祭扫,只有狐兔作伴,显得格外凄凉。

“石仲凄凉何足道”直接表达对石像孤独凄凉境况的感慨,而“金茎铜狄馀烟草”则借景生情,描述墓前的金属装饰物淹没在杂草丛中,更显荒芜。

最后两句“怪夔罔两自为邻,雪霜满头天地老”以神话中的怪兽夔和罔两寓言时间的流逝,以及诗人对天地沧桑、人生无常的深深感叹。整体上,这首诗通过石像的描绘,展现了历史的变迁和人生的短暂,富有哲理意味。

收录诗词(195)

周是修(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柳条长

柳条长,柳条长,三尺溪水黄。

雨晴布谷啼欲死,村中老父心徒忙。

心徒忙,事难了,大儿当官少儿小。

府县公文迭迭催,吏胥晨夜何纷扰。

鸡豚杀尽无毛馀,杯盘稍薄即喧呼。

云南逃卒计千百,星火捕获私相图。

同名共姓随地有,掩袭成擒不松手。

爷娘陷绝妻子离,负戈万里遥奔走。

姻邻哀送拥道傍,泪满春衣空断肠。

叮咛异境好将息,留取眼睛归故乡。

故乡田土今谁种,堂上双亲复谁奉。

皇朝奋武誓开边,边尘未净兵犹用。

高歌一曲柳条长,壮士由来志四方。

会看三箭天山定,从此化为侯与王,聚散寻常安足伤。

形式: 古风

种粟谣

郑州民稠田不足,生计家家只耕陆。

岁饥麻豆不堪充,小户年来多种粟。

粟苗幪幪过人长,粟叶青青粟穗黄。

老妻稚子欣欣喜,晚摘成筐夜舂米。

入厨炊饭滑且香,自说无如种粟强。

乡村米价日腾涌,我粟如茨被丘陇。

世间百事总艰辛,到底勤耕不误人。

一粒落地万倍利,消得几何纳官税。

惰农好食如狼虎,奔走长年离乡土。

良田绕屋不勤耕,怨天只恐谋生苦。

岂知世物随人转,得失眼前人不见。

愚痴可笑亦可怜,作诗径为惰农劝。

形式: 古风

次韵龙维周金陵出塞

君不见上国都门道如砥,九棘三槐夹三市。

又不见金戈铁马阵云浮,拜命安边辞御楼。

车声连营若雷动,弦管啁啾发伶从。

中天月色铁衣明,半夜霜花隼旂冻。

漠南塞北无王庭,蛇豕纵凶何足平。

况今天子能得士,百万骁腾皆俊英。

凤阙龙城分虎卫,武备频年蓄精锐。

阃外同推太尉贤,府中只数元戎贵。

钟山走势横千霜,金陵佳气成九章。

运筹帷幄佐明主,似有汉代韩张良。

羽书昨日徵边戍,百里旌旗蔽烟渚。

雄心一片独飞扬,要斩楼兰断归路。

贺兰山下寂无人,龙鳞水上且孤军。

丈夫生死向前去,岂复回头怀所亲。

锦机漫织回文字,离情不夺英雄志。

会须三箭定天山,青史功臣当锓梓。

黄尘大漠渺茫茫,却望君门天一方。

边庭早晚应奏捷,献凯归来朝未央。

形式: 古风

青山高

青山高,白云深,君不来,伤我心。

青山高,白云长,君不来,断我肠。

断我肠,在何许,洞庭之下潇湘浦。

昨夜瑶琴一曲中,辗转离鸾为君苦。

复对青山歌白云,千里万里遥思君。

遥思君,君不知,遥思君,无已时。

青山自青云自白,天地悠悠自南北。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