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安庆城南

自出建康来,形胜斯为最。

江行千里馀,耸见大都会。

天堑抱城边,云墉枕水外。

襟带控中流,烟寰郁苍荟。

远峰江上观,袅袅若阴霭。

何处皖公山,天末辨螺黛。

咫尺拦江矶,作此江上塞。

惜哉视不真,隐跃鼋鼍背。

独塔凌长空,波涛涌淜湃。

去去不移时,回舵见城内。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从建康出发,沿途欣赏壮丽的江景,最终抵达安庆城南的所见所感。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长江的壮阔与城市的繁华。

首句“自出建康来,形胜斯为最”点明行程起点,并以“形胜”二字概括了沿途的壮丽景色。接着,“江行千里馀,耸见大都会”描绘了长江沿岸的辽阔与城市规模之大,展现出一种宏伟的气势。

“天堑抱城边,云墉枕水外”通过“天堑”与“云墉”的对比,形象地描绘了城市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存。而“襟带控中流,烟寰郁苍荟”则进一步强调了城市在长江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其周围环境的丰富与繁茂。

“远峰江上观,袅袅若阴霭”通过远眺江上的山峰,营造了一种朦胧而神秘的氛围。紧接着,“何处皖公山,天末辨螺黛”将视线转向更远处,通过“螺黛”这一比喻,形象地描绘了山色的深邃与美丽。

“咫尺拦江矶,作此江上塞”描述了江边的礁石,仿佛是阻隔了江面的天然屏障。而“惜哉视不真,隐跃鼋鼍背”则表达了对未能亲眼见到真实景象的遗憾,同时也暗示了江中生物的活跃。

最后,“独塔凌长空,波涛涌淜湃”描绘了高塔矗立于天空,与波涛汹涌的江面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自然与人工建筑的和谐共生。而“去去不移时,回舵见城内”则表达了诗人对行程的不舍,以及对即将回到城市内的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沿途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长江流域的壮丽风光和城市繁华,同时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体验,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的感慨与赞叹。

收录诗词(457)

洪繻(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纪念银瓶赠与式当日赋呈鹤亭社长

大雅扶轮力不疲,频开盛会继南皮。

论交我愧非东野,知己君诚似退之。

海国鸥盟应共守,骚坛牛耳每相期。

吾侪图报无多物,一个银瓶一首诗。

艺苑蜚声笔一枝,天真醇朴是吾师。

学穷宋理词能达,吟洽唐音句绝奇。

静坐人皆慕明道,寡言我欲拜钦之。

从来汐社关心甚,海内风骚仗主持。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九日东山别墅雅集

同上东山一啸歌,西风吹帽首频搔。

诗人雅爱秋容淡,佳节又逢酒量豪。

回忆去年曾作客,相期此日复题糕。

主宾长得朱颜驻,老大何须感二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

秦淮杂咏

六代繁华有中兴,浇愁倾尽酒三升。

画船箫鼓春如海,便逐东风到秣陵。

几度秦淮打桨行,河房士女夜吹笙。

栖鸦流水传佳句,总为亚男得盛名。

玉树江山百感何,白门杨柳影婆娑。

舟回三十六陂月,醉听吴侬白纻歌。

青溪楼上小勾留,灯火连宵璧月收。

一霎南朝春梦醒,可怜淮水自西流。

形式: 古风

纪念银瓶赠与式当日赋呈鹤亭社长

身历沧桑鬓渐丝,文章道义自堪师。

廿年劳绩宜长识,一发危机仗力持。

器比圭璋人尽重,名高山斗世争推。

交情迥与寻常异,报以银瓶媵以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