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其二)再和诸人元夕新赋

乐禁初开,平地耸、海山清绝。

千里内、欢声和气,可融霜雪。

盛事终将椽笔记,新歌翻入梨园拍。

道古来、南国做元宵,今宵别。灯万碗,花千结。

星斗上,天浮月。向玉绳低处,笙箫高发。

人物尽夸长乐郡,儿童争庆烧灯节。

疑此身、清梦到华胥,朝金阙。

形式: 词牌: 满江红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 元宵节(即中国的传统春节)庆祝场景,诗人以其细腻的笔触和深厚的情感,将这一盛大时刻的喜悦与美好展现得淋漓尽致。开篇“乐禁初开,平地耸、海山清绝”四字,便设定了一个宏伟壮丽的画面,音乐刚刚响起,大地上下交相呼应,连绵的山脉也似乎因为欢乐而变得异常清晰。

紧接着“千里内、欢声和气,可融霜雪”生动描写了节日中的热闹与温暖,欢笑的声音和融洽的氛围,即使是严寒的霜雪也不禁要融化。这里的“融霜雪”不仅形象地表达了喜悦的情感,也隐喻着人际关系在节日中得以修复与温暖。

“盛事终将椽笔记,新歌翻入梨园拍”则指向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最终都会被记录下来,而新的歌曲也会流传于梨园(唐代的音乐机构)的鼓掌之中。诗人通过这两句,强调了文化传承与节日庆典的重要性。

“道古来、南国做元宵,今宵别”表达了对过往岁月的回忆以及对于当下特别夜晚的情感独特性。这里的“南国”可能指的是诗人所在的地域,而“今宵别”则是对这一特殊之夜的感慨。

接下来的“灯万碗,花千结。星斗上,天浮月”生动描绘了元宵节的夜晚景象:无数的灯笼照亮了夜空,花灯编织成千结;星辰点缀其间,而那轮明月仿佛悬浮在天际。这些意象共同构建出一个充满诗意与梦幻色彩的节日夜晚。

“向玉绳低处,笙箫高发”则是对音乐演奏场景的细腻刻画,玉绳可能指的是乐器上的装饰,而笙箫则是在这样的环境中高声歌唱。这里通过对声音与动静对比的描写,增添了节日气氛的丰富性。

“人物尽夸长乐郡,儿童争庆烧灯节”表明了无论是成年人还是孩子们,都沉浸在这一欢乐的郡县之中,共同庆祝这喜悦的灯节。这里“长乐郡”可能象征着一个充满欢笑与和谐的地方。

最后,“疑此身、清梦到华胥,朝金阙”则是诗人对现实与梦境之间界限的质疑,以及对于那种超脱世俗、达到精神高峰状态(华胥)之向往。这里的“朝金阙”可能暗示着对权力中心或更高层次精神追求的渴望。

总体而言,这首诗以其流畅自然的语言和深刻的意象,成功捕捉了元宵节这一传统节日的精髓。它不仅展现了节日的热闹与欢乐,更通过对历史记忆、文化传承以及个人情感的探讨,使得这首诗充满了深厚的情感和丰富的内涵。

收录诗词(30)

何澹(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鹧鸪天.灯夕雨雪

好景良辰造物悭。一年灯火遽摧残。

雨淋夹道星千点,雪阻游人路九盘。

停社舞,撤宾筵。谩烧银烛照金莲。

不如我入香山社,一盏青灯说夜禅。

形式: 词牌: 鹧鸪天

鹧鸪天.绕花台

庾岭移来傍桂丛。绕花安敢望凌风。

癯儒合作孤芳伴,四面相看一笑同。

冰照座,玉横空。雪花零落暗香中。

有人醉倚阑干畔,付与江南老画工。

形式: 词牌: 鹧鸪天

宴清都

细草沿阶软。迟日薄,蕙风轻蔼微暖。

春工靳惜,桃红尚小,柳芽犹短。罗帏绣幕高卷。

又早是、歌慵笑懒。

凭画楼,那更天远,山远,水远,人远。堪叹。

傅粉疏狂,窃香俊雅,无计拘管。

青丝绊马,红巾寄泪,甚处迷恋。无言泪珠零乱。

翠袖滴、重重渍遍。故要知、别后思量。归时觑见。

形式: 词牌: 宴清都

南楼

武昌形势凤凰边,万里长江落槛前。

笑杀元规乱天下,南楼何藉此人传。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