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十七日重游洞霄宫探大涤洞天

振衣浴罢体更轻,竹枝投石声彭觥。

空山昨夜龙洗窟,雨过万壑泉纵横。

山灵知我有默祷,故遣浮云散萦绕。

一峰阴见一峰晴,天柱中央翠于埽。

元同先生昔隐居,洞天长锁琅函书。

前游日夕未曾到,恨身不得乘飙车。

穿尽幽篁履苔石,惊见谽谺洞门坼。

童子曾为捣药禽,桃花解笑题诗客。

此中日月停两丸,想象九夏尤清寒。

微明秉炬触暗壁,古灵题字来寻看。

玲珑乳窦隔凡处,路接华阳不归去。

有人问我洞中来,为说浮云如柳絮。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清代厉鹗的《二月十七日重游洞霄宫探大涤洞天》描绘了诗人沐浴之后游历洞霄宫和大涤洞天的所见所感。首句“振衣浴罢体更轻”写出了诗人身心清爽的状态,接着通过“竹枝投石声彭觥”展现了环境的清幽与宁静。诗人感受到山灵的回应,认为是自己默祷的结果,使得“浮云散萦绕”,形成了一幅动态而神秘的画面。

“一峰阴见一峰晴”以对比的手法描绘了山势的多变,而“天柱中央翠于埽”则赞美了山峰的秀美。诗人回忆起元同先生昔日的隐居生活,表达了对先贤的仰慕和未能亲至其洞天的遗憾。

进入洞中,诗人惊讶于自然的奇妙,“穿尽幽篁履苔石”描绘了探索的过程,而“童子曾为捣药禽,桃花解笑题诗客”则赋予了洞天仙气与生机。诗人感叹时间仿佛停滞在洞中,清凉宜人,古灵题字增添了历史的痕迹。

最后,诗人描述了洞中的奇特景观,如“玲珑乳窦隔凡处”和“路接华阳不归去”,并以“有人问我洞中来,为说浮云如柳絮”结尾,流露出对洞天仙境的向往和对尘世生活的淡淡离愁。整首诗语言生动,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隐逸生活的深深热爱。

收录诗词(201)

厉鹗(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字雄飞,、南湖花隐等,清代文学家,浙西词派中坚人物。康熙五十九年举人,屡试进士不第。家贫,性孤峭。乾隆初举鸿博,报罢。性耽闻静,爱山水,尤工诗馀,擅南宋诸家之胜。著有《宋诗纪事》、《樊榭山房集》等

  • 字:太鸿
  • 号:樊榭
  • 籍贯:钱塘(今浙江杭州)
  • 生卒年:1692-1752

相关古诗词

沈大匡先生华山草堂

心迹竟沈沦,空山閟古春。

亭留唐野史,名在宋逋臣。

破壁全题字,双松一作薪。

惟应千载上,愧煞瘦腰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和余葭白题唐子畏画韩熙载夜宴图

韩郎自是江北人,避地去作江南臣。

更从江南到江北,便道江南有人忆。

归来笑拥名花丛,疏眉小面居当中。

千枝银烛照舞影,满堂宾客看惊鸿。

门生解事执乐句,燕支拍碎声穿空。

酣嬉跌宕君莫笑,一半桃李无春风。

宫中唱念家山破,烧槽哀怨传何穷。

聊将群婢污名检,此意未必闻重瞳。

六如居士不并时,何由户外三更窥。

笔底故有嫱与施,我不见画但见诗。

诗工直疑画逊之,眼饱铅黛嘲贫儿。

从来裴休说法为人愿,不妨衲衣乞食随歌姬。

形式: 古风

赵筠谷买得乐安长公主小玉印出以相示予定其为明光宗女熹宗时所称皇八妹者因赋长歌

扬州尘土日纷纷,玉气市中为白云。

前朝贵主风流远,认得蓝田小篆文。

瑶华栽向瑶阶底,母姓便娟本秾李。

泪洒龙髯一月余,移宫仓卒惊罗绮。

忠臣岂肯为身图,帝姬入井知群诬。

亟封康妃托遗训,谁令国柄归阉奴。

云鬟扒角年犹小,亲见乾清尊赵娆。

须臾委鬼共销亡,信王握玺瞻天表。

初下银河织女机,盈盈十五已胜衣。

粉侯才习胶宫礼,便许吹箫出禁闱。

贤声戚畹流传寡,江敩无劳让婚者。

赐花更得日兄怜,投琼特敕行杯斝。

爱学江南浅淡妆,脂田水碓厌豪强。

刻成小印柔荑抚,钤记居然宝绘堂。

钟漏相催岁华掷,一枝红坠悲秦客。

朱缲冷落桥纽昏,不共金箱殉梅额。

万年诔德未足哀,贼骑蹴踏都城摧。

壮哉都尉又死国,碧血滴到珠襦灰。

青奁玩物今犹在,无用摩挲博人爱。

为君试续学古编,惆怅虫镂非千年。

形式: 古风

二月十九日同耕民间步东郊晚眺沙河(其一)

雨多常禁足,及此出郊看。

风力暄犹劲,天容霁始宽。

波神青栎庙,田祖白茅坛。

讵学怀砖俗,班春话好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