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王广文

旅食京华不自谋,可堪典尽鹔鹴裘。

一床风雨孤灯夜,千里江山两鬓秋。

笑索寒梅吟苦句,醉拈秃笔扫穷愁。

学人翻笑孙明复,强乞希明一点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在京都谋生艰难,典当了珍贵的鹔鹴裘来度日。
独守破床,风雨交加的夜晚,望着千里江山,感叹岁月已老。
在寒冷中笑问能否吟出苦涩的诗句,借酒浇愁,握着秃笔挥洒心中的困苦。
学者们反而嘲笑我像孙明复一样执着,只求得到一丝希明的认可。

注释

旅食:在京都谋生。
典尽:全部典当。
鹔鹴裘:珍贵的皮衣。
孤灯:独自一盏灯。
两鬓秋:形容年岁已高。
寒梅:寒冬中的梅花,象征坚韧。
秃笔:指毛笔已磨损。
穷愁:极度的忧愁。
翻笑:反而嘲笑。
孙明复:历史人物,此处比喻执着的人。
希明:可能指某人的名字或认可。
点头:同意或赞赏的动作。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飘泊异乡、怀才不遇的读书人的哀愁心境。开篇即透露了诗人在京城的生活状态,"旅食"二字生动表现了他的漂泊无依,"不自谋"则表明其处境艰难,甚至连冬衣都无法自给自足,只能靠别人的恩赐("可堪典尽鹔鹴裘")。诗人在孤独的夜晚,面对着"一床风雨",心中充满了对远方山河的思念和忧虑,这从"千里江山两鬓秋"中可以感受得到。

接下来的几句,"笑索寒梅吟苦句"表达了诗人在严酷自然环境中仍坚持创作的决心,而"醉拈秃笔扫穷愁"则透露出了他在酒精和文学创作中寻求慰藉以排遣内心的贫乏与忧愁。最后两句,诗人提到学者们对孙明复的态度,不禁自嘲,自己也只能强迫自己向往明亮一点的心灵状态。

整首诗语言质朴而情感丰富,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个人情感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渴望。

收录诗词(174)

吴龙翰(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度宗成淳中前后在世。师方岳,咸淳中贡于乡,以荐授编校国史院实录。咸淳四年(1268)十月与鲍云龙、宋复一等三人,自带干粮,费时三天,涉足丹崖,登上了黄山莲花峰峰顶,并写下《黄山纪游》。所著《黄山纪游》,为现存最早游莲花峰的文字。德祐二年(1276)乡校请充教授,寻弃去。家有老梅,因以古梅为号。尝为之赋。龙翰著有《古梅吟叶》六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 号:古梅
  • 籍贯:歙县
  • 生卒年:1229—?

相关古诗词

见刘后村先生(其三)

雪碗冰瓯淬笔锋,篇篇琢出玉玲珑。

鹤鸣远岫千林晓,鲸展洪涛万里雄。

暮雪寒梅吟思外,春风芳草梦魂中。

诗瓢行脚半天下,多谢先生棒喝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见刘后村先生(其二)

玻璃万顷海天秋,相国如居天上头。

锦帐围山丹荔熟,银梭织水子鱼游。

地灵自古称多士,人物当今列上流。

二季一翁家学在,湄洲即是蜀眉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见刘后村先生(其四)

骑却青鸾上禁林,岩岩声价重于金。

花砖日转琼笺暖,莲烛星归玉漏沈。

翰墨挈来三昧手,丝纶画出九重心。

春风已筑沙堤路,天上虚皇属意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见刘后村先生(其一)

天禄臞仙后代孙,巍科几世属名门。

千年绝学追先圣,四海真儒仰后村。

直向天边扶日月,只从笔底转乾坤。

年来诸老凋零尽,惟有灵光独自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