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夜闻鹅鸭声二物自淮甸至

传闻二物出三洲,万里笼来地僻幽。

岂为写经求厚味,且图牵眼逐轻沤。

眠沙若得房公馈,见弹须防陆子谋。

已戒儿童莫相恼,比邻容得夜鸣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听说有两样东西来自遥远的三洲,被送到这偏僻而幽静的地方。
它们并非为了抄写佛经以求丰厚的回报,而是吸引人的眼球,像追逐轻盈的泡沫。
如果能在沙滩上得到房公的馈赠,见到弹奏者也要提防陆子的算计。
已经告诫孩子们不要因此烦恼,毕竟邻居能容忍夜晚的鸣叫。

注释

传闻:听说,流传的消息。
三洲:古代泛指海外遥远之地。
笼来:收集并带到。
写经:抄写佛经。
厚味:丰厚的回报或利益。
轻沤:轻盈的泡沫,比喻吸引人的事物。
房公:未知人物,可能指某位慷慨的人。
陆子谋:可能指某人有心机,需提防。
儿童:小孩子。
相恼:相互烦恼。
比邻:邻居。
夜鸣:夜晚的鸣叫声。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洪皓的《次韵夜闻鹅鸭声》,通过对传闻中的“二物”——鹅鸭的描绘,展现了它们从遥远的淮甸来到偏僻之地的情景。诗人并未直接描述鹅鸭的形象,而是通过暗示它们可能被用来写经以换取美食("岂为写经求厚味"),以及担心它们的叫声会引起他人觊觎("见弹须防陆子谋"),表达了对这些动物命运的关注和对周围环境的微妙洞察。

"眠沙若得房公馈"一句,"房公"可能是指某位慷慨之人,这里暗指如果鹅鸭能得到妥善照顾,就像房公的馈赠一样。而"比邻容得夜鸣不"则表达了诗人希望邻里能宽容,允许这些鹅鸭在夜晚自然鸣叫,体现了诗人对和谐生活的向往和对动物权益的考虑。

整体上,这首诗寓言性强,语言简洁,通过日常小事反映出诗人的人文关怀和对自然生态的尊重。

收录诗词(154)

洪皓(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徽宗政和五年(1115)进士。历台州宁海主簿,秀州录事参军。宋代词人

  • 字:光弼
  • 生卒年:1088~1155

相关古诗词

次韵学士重阳雪中见招不赴前后十六首(其十六)

胸中耿耿向谁陈,舌在形羸强集神。

佩印已惭苏季子,埋名谁志李元宾。

乞粮傥死呼庚癸,贵格何须足乙辛。

秪恐数穷为鬼录,扁舟阻泛五湖春。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次韵学士重阳雪中见招不赴前后十六首(其十五)

咫尺书来弗获陈,深虞衅鼓祃于神。

行人久执缘何罪,凡伯还归为弗宾。

聘鲁未能希季札,奔齐安敢效先辛。

或行或止关天命,岂是臧仓沮子春。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次韵学士重阳雪中见招不赴前后十六首(其十四)

公干沉绵自懒陈,黄能入梦是何神。

眼前散帙看盈几,肘后名方或问宾。

衾枕频移滋转困,盘餐少异强加辛。

小人有母何时见,梦系江南戏綵春。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次韵学士重阳雪中见招不赴前后十六首(其十三)

韦编懒读厌窥陈,习气难除但耗神。

岂敢为师同颖士,从初作吏慕君宾。

数奇尝遇辰冲戍,运背难逢丙合辛。

居士于今称耐辱,天边斗柄又移春。

形式: 古风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