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和长平诸诗友送行韵信笔奉呈君玉闰之资客中一笑(其四)

老觉粗疏过往时,赤心今始为君披。

交情大抵无新旧,人事从来有合离。

见说片辞能折狱,未尝一话不言诗。

河东自古文明地,可惜儒冠感遇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由金末元初的诗人李俊民所作,名为《索和长平诸诗友送行韵信笔奉呈君玉闰之资客中一笑(其四)》。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深刻理解与珍视,以及对人生世事变迁的感慨。

首联“老觉粗疏过往时,赤心今始为君披”点明了诗人对过去的自我反思,意识到自己过去行事可能过于粗疏,而如今愿意以真诚之心对待朋友。这反映了诗人性格上的转变与成长,以及对友情的重视。

颔联“交情大抵无新旧,人事从来有合离”揭示了人世间人际关系的普遍规律:友谊不分新旧,皆需珍惜;人生聚散无常,难免离别。这两句诗体现了诗人对人际关系的深刻洞察,以及对生命中不可避免的离合悲欢的接纳态度。

颈联“见说片辞能折狱,未尝一话不言诗”赞扬了朋友之间的交流不仅仅是日常对话,更是在诗歌中找到了共鸣与智慧。这不仅展现了诗友间的深厚友谊,也体现了诗歌在人际交往中的独特价值。

尾联“河东自古文明地,可惜儒冠感遇迟”表达了对河东地区悠久文化的赞美,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自己未能早些投身于文化事业的遗憾。这里既有对历史文化的敬仰,也有对个人追求的反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友情、人生、文化等主题的独到见解,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收录诗词(872)

李俊民(金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1176~1260)或(1175~1260)字用章,泽州晋城(今属山西晋城)人。唐高祖李渊第二十二子韩王元嘉之后。年幼时,勤于经史百家,尤精通二程理学。承安间以经义举进士第一,弃官教授乡里,隐居嵩山,元政府泽州长官段直从河南嵩山迎回任泽州教授,长期在泽州大阳生活教学。金亡后,忽必烈召之不出,卒谥庄靖。能诗文,其诗感伤时世动乱,颇多幽愤之音。有《庄靖集》

  • 籍贯:自号鹤鸣老

相关古诗词

昨晚蒙降临无以为待早赴院谢闻己长往何行之速也因去人寄达少慰客中未伸之志耳(其一)

纵横人市尽裘毡,一旦衣冠气索然。

岂信鲁连归海上,颇哀屈子老江边。

汗流石马谁堪恨,草没铜驼世所怜。

莫惮区区困刀笔,论功终让指踪先。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昨晚蒙降临无以为待早赴院谢闻己长往何行之速也因去人寄达少慰客中未伸之志耳(其二)

书生掉舌岂其时,手底青编亦倦披。

铁锁尚沈江漠漠,铜驼又没草离离。

阴山路上明妃曲,天宝年中杜甫诗。

古往今来几兴废,白头恨见太平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任仲山谈西府事

德音到处下情通,喜动山城百岁翁。

和气挽回中国化,威声振起外台风。

少酬汉使澄清志,不愧周官燮理功。

南北封疆归一统,太平立法自河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唐臣满月洗儿索诗故赋

幽径疏篱竹外村,淡烟斜日水边城。

地形占斗辨南北,风俗以人分重轻。

坐上有山围似画,樽中得酒论如兵。

青春将种多才调,拂袖林泉恐不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