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石篇

太滇以西三巨石,错列荆榛对孤驿。

文彩天开海岳图,面面晶光盈十尺。

吁嗟此石生点苍,云谁置之古路傍。

停车顾盼日将晏,仆夫语罢泣数行。

往年天子新明堂,厥材万国争梯航。

燕山之石白胜玉,何求此物劳要荒。

守臣当日功名亟,檄书夜飞人屏息。

程途初不计山溪,男妇征佣无汉僰。

鞭石难寻渤海神,凿山谁是金牛力。

那许终朝尺寸移,积尸道上纷如织。

中兴令主尧舜姿,一苇圣德超茅茨。

天门万里竟不知,几使黔南无孑遗。

君不见旅獒古训老臣策,枸酱虽甘亦何益。

三石?砑风雨深,千载行人增叹惜。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张佳胤的《三石篇》描绘了三块巨大的石头矗立在大理西部,它们错落于荆棘丛中,临近一座孤独的驿站。诗人惊叹这些石头犹如天工开凿的海岳画卷,每面都闪耀着十尺见方的晶莹光芒。他追溯石头的来历,疑惑是谁将它们放置在古道旁。

诗中提到,当年皇帝新建明堂,各地争相进献珍贵石材,连燕山的白玉也不及这些石头。然而,采集过程艰辛无比,百姓被征调劳役,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尽管工程艰难,但最终未能轻易移动这些石头,导致沿途尸横遍野。

诗人感慨,新时代的君主具有尧舜般的美德,他的仁政超越了茅茨小屋的简朴。然而,这样的伟大工程并未得到应有的理解和尊重,以至于偏远地区的人民几乎遭受灭顶之灾。他引用“旅獒古训”和“枸酱虽甘”的典故,暗示即使这些石头精美,如果带来过多苦难,其价值也值得反思。最后,诗人哀叹这三块石头在风雨中孤独,引发了后世行人的深深惋惜。

收录诗词(18)

张佳胤(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独石行

独石城南一片石,突兀霜空削如壁。

古松屈铁盘云根,紫翠千峰莽相射。

陆海俄翻滟滪堆,流沙直接昆仑脉。

奇标眼底不常见,谁其置之巨灵迹。

初拟吾家博望机,驱来未信祖龙策。

憾慨长歌《出塞》篇,抚膺对此怀今昔。

犹忆风尘己巳年,六飞曾狩犬羊天。

于时此石岂无恙,苍苔翠壁俱腥膻。

猗欤我皇神且武,岁岁称臣左右贤。

属者问罪五单于,遂令气色回山川。

居胥姑衍杳何许,勒将此石卑燕然。

自古御戎不足齿,赫赫威灵有明始。

十年稽颡方未央,从兹何得言骄子。

不佞惭称锁钥臣,尔也砥柱长如此。

万古岩岩北蔽胡,石乎石乎吾与尔。

形式: 古风

马道驿丞歌

马道驿臣八十五,身寄西秦家东鲁。

耳聋齿脱鬓如霜,出入逢迎状伛偻。

路接青桥与武关,栈道崎岖无与伍。

不卑小官有展禽,不薄乘田有尼父。

尔心岂是学圣贤,蜗角蝇头良自苦。

余也东朝师保臣,罔生六十负君亲。

抗章十数不得请,今始给驿归梁岷。

宦情见尔如胶漆,方信余为勇退人。

形式: 古风

界岭北望

北望成区脱,霜空一岭横。

野烟胡骑猎,寒柝戍楼声。

峰刺高天近,云量巨谷平。

微茫山尽处,当日大宁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峨眉山营作

戎马东防后,寒川落木时。

镝鸣惊雉兔,霜重湿旌旗。

梦里江湖隔,行间鬓发知。

不应询此地,亦唤作峨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