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执政

廊庙无尘鉴色寒,私门谁启手亲关。

万邦和气君臣里,一代文章伯仲间。

多士扬眉诣东閤,真人拱手倚南山。

青天白日才亭午,不遣云随霰雪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翻译

朝廷中清冷如镜,私宅门户无人开启。
万国和谐,君臣共处,一代文采斐然,堪称翘楚。
众多才子昂首步入东阁,真人静候在南面山边。
正值青天白日正午时分,不让云彩伴随雪花一同归来。

注释

廊庙:朝廷。
尘:尘埃。
鉴色:映照出的景象。
寒:清冷。
私门:私人住宅。
谁启:谁来开启。
手亲关:亲手关门。
万邦:各国。
和气:和睦气氛。
君臣里:君臣之间。
伯仲间:杰出人物之间。
多士:众多有才之士。
东閤:东阁,古代官署名。
真人:德高望重的人。
拱手:双手抱拳,表示敬意。
南山:南方的高山。
青天白日:晴朗的白天。
才亭午:正当中午。
霰雪:小冰粒或雪珠。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理想中的政治清明景象,通过对比和排比的手法,展现了一个太平盛世的美好画面。

“廊庙无尘鉴色寒”表达的是宫殿中干净透亮,没有一丝灰尘,可以映出镜子的清冷光泽。这不仅是物理上的洁净,更有着象征意义,暗示政治的廉洁和清明。

“私门谁启手亲关”则描绘了君主与臣僚之间亲密无间的关系,没有私门可言,每一次开启都是由君主亲自操心。这里强调的是君臣之间的信任和融洽,反映了一种理想中的政治状态。

“万邦和气君臣里”进一步展现了这种和谐之气不仅限于宫廷内部,更是整个国家的写照。在这个和平的氛围中,君主与臣僚之间形成了一种融洽和谐的关系。

“一代文章伯仲间”则指的是诗人对历史上的文学成就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其作品堪称一代之最,能与古代名家伯夷、仲尼相媲美。这句话既是对文学成就的赞美,也反映了诗人对于文化繁荣时代的向往。

“多士扬眉诣东閤”形象地描绘了一大批文人学士满怀热情,前来朝觐。他们仰望着宫阙之间,不仅是对权力中心的朝拜,更是对知识和文化的尊重与追求。

“真人拱手倚南山”则是一个超然世外的形象,真人不为世俗所扰,拱手而立,依靠着南山,显示了一种超脱红尘、淡泊明志的情怀。这与前文中的热闹场景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于精神自由和超然物外的追求。

“青天白日才亭午”描绘的是一个晴朗的中午时分,没有一丝云彩掩映太阳,这个景象与上文中的“廊庙无尘鉴色寒”相呼应,都是对清明政治环境的描写。

最后,“不遣云随霰雪还”则是诗人对于这种美好状态的珍惜和维护之情。霰雪虽为冬日景象,但在这里被用来比喻干扰这份清净世界的任何污秽与混乱。诗人希望这些都能远离,保持现状不再回来。

整首诗通过对宫廷、君臣关系、文学成就、文人学士以及超然之人的描绘,共同构建了一个政治清明、文化繁荣、精神自由的理想世界。

收录诗词(483)

毛滂(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北宋词人。生于“天下文宗儒师”世家。父维瞻、伯维藩、叔维甫皆为进士。他自幼酷爱诗文词赋,北宋元丰二年(1079),与西安(今浙江衢州)赵英结为伉俪。诗词被时人评为“豪放恣肆”,“自成一家”。元祐四年(1089)所作《惜分飞·富阳僧舍代作别语》小词结尾“今夜山深处,断魂分付潮回去”,南宋周辉认为含蓄情醇“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有《东堂集》十卷和《东堂词》一卷传世

  • 字:泽民
  • 籍贯:衢州江山石门(今浙江衢州)
  • 生卒年:1056——?约1124

相关古诗词

上林内翰二首(其二)

短褐风霜可奈何,懒求长袖舞阳阿。

九迁行辈青云满,百谪形骸白发多。

束带壮怀浑龃龉,角巾闲约亦蹉跎。

山公有意相题目,季绪无容独诋诃。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上林内翰二首(其一)

内廷吴陆善文书,绝代如公可数渠。

科斗他年载深厚,楞伽终日伴清虚。

济时即展经纶业,华国聊施采色馀。

想为君王话尧舜,玉堂对罢夜何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下渚湖

春渚连天阔,春风夹岸香。

飞花渡水急,垂柳向人长。

远岫分苍紫,澄波映渺茫。

此身萍梗尔,泊处即吾乡。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书怀寄赠曾公衮

宦情光景半樵渔,病惰仍忘百纸书。

赋就祇堪供酱瓿,齿残未可释盐车。

朱蓝要使辞秋断,芝菌犹当出腐馀。

惭愧少翁能下士,马曹知马自应疏。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