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和茅山张外史韵

长松阴处藓斑斑,松下柴门昼不关。

一片山光来鸟背,数声渔唱隔溪湾。

洞天不雨云常湿,阆苑无书鹤自閒。

忆访茅君骑虎去,紫箫吹月过前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史谨的《山居和茅山张外史韵》描绘了一幅静谧而清幽的山居图景。首句“长松阴处藓斑斑”以长松为背景,渲染出一种古老而宁静的氛围,苔藓的斑驳增添了岁月的痕迹。次句“松下柴门昼不关”则透露出主人的随性与隐逸,柴门常开,仿佛在邀请来访者共享这份山野之趣。

第三句“一片山光来鸟背”,通过鸟儿飞翔时带过的山光,展现出山色的灵动与空灵之美,富有动态感。接下来的“数声渔唱隔溪湾”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宁静,渔歌的悠扬穿过溪流,增添了生活的烟火气息。

“洞天不雨云常湿”运用了道教典故,形容山中的云雾缭绕,如同仙境一般湿润,增加了神秘感。而“阆苑无书鹤自閒”则借仙鹤的悠闲自在,表达诗人对超脱尘世的理想追求。

最后两句“忆访茅君骑虎去,紫箫吹月过前山”以想象收尾,诗人回忆起拜访茅君(可能指道教仙人)的情景,骑着老虎穿行月光之下,充满了浪漫与奇幻色彩,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友情的怀念。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居的宁静与自然之美,同时也融入了诗人的情感寄托和理想追求,是一首意境深远的山水诗。

收录诗词(400)

史谨(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赠吴羽士

风月情怀槁木形,飘然无碍亦无生。

暂辞洞府来为客,不道丹台已著名。

松下剪云缝鹤氅,花间滴露写鹅经。

夜深每陟天坛去,独礼虚皇候五更。

形式: 七言律诗

题古木回岩楼

踏遍诸方已倦游,螺峰佳处结层楼。

苍厓翠壁相回互,野鹤孤云自去留。

一枕松声都作雨,半帘山色正宜秋。

我来顿悟三生梦,不用寻师问石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挽黄仲量

一冬卧病楚江边,忽跨青骡入紫烟。

举世有谁曾不死,先生于我独堪怜。

魂归故国三千里,身寄儒林五十年。

今日吞声向萝屋,不知清泪落寒毡。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到任席间呈府中僚友

六品初除入应天,府中僚友尽英贤。

循良总出龚黄右,契合应居管鲍前。

愧我不才沾圣泽,感君留意锡长筵。

谁知万里青田鹤,得与鹓鸾会日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