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五十一首(其三十一)

生也如是,白骼树头鱼扇子。

死也如是,泥牛饮乾东涧水。

更待说偈,舜若多神三赤喙。

讨甚巴鼻,丑恶重童无处洗。

径山供尽死款,慈云也不相饶,从来生死不同条。

形式: 偈颂

翻译

活着就像这样,如同白骨树梢挂着鱼扇子。
死亡也是如此,像泥牛在东涧喝干了水。
还要讲述佛法,似舜有众多神灵长着三只嘴。
何必追究因果,丑陋的事物无法洗净罪孽。
径山僧侣诵经至死,慈云也无法宽恕,向来生死各有其道。

注释

生也如是:比喻人生的艰难困苦。
白骼树头:形容枯瘦的树梢。
鱼扇子:可能指鱼骨形状的装饰物。
死也如是:同样比喻生命的终结。
泥牛:象征死亡或消逝。
东涧水:象征生命的源泉或归宿。
更待说偈:继续讲经说法。
舜若多神三赤喙:以舜的传说比喻众多神灵。
赤喙:红色的喙,象征神灵的形象。
讨甚巴鼻:何必追究因果。
丑恶重童:形容罪恶深重的人。
无处洗:无法洗清罪孽。
径山供尽死款:径山僧侣为死亡而诵经。
慈云也不相饶:即使慈悲的佛云也无法宽恕。
从来生死不同条:生死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

鉴赏

这首宋朝释大观的偈颂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人生的无常和佛教对生死的理解。"生也如是,白骼树头鱼扇子",形象地比喻生命的短暂和脆弱,如同白骨树梢上的鱼扇子,随风摇曳,难以持久。"死也如是,泥牛饮乾东涧水",进一步强调死亡的无常,如同泥牛饮水,一旦干涸,生命之流即止。

"更待说偈,舜若多神三赤喙",暗示佛法中的智慧和教诲,即使如舜这样的贤德之人,也无法改变生死的本质。"讨甚巴鼻,丑恶重童无处洗",用夸张的手法表达出世间丑恶无法洗涤,生死面前众生平等。

"径山供尽死款,慈云也不相饶",径山是佛教名山,此处意指即使在修行之地,也无法逃避生死的法则。"从来生死不同条",直截了当地揭示了佛教对于生死界限的观念,认为生死并非同一条道路,各有其不可逾越的法则。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生动的比喻和深沉的禅意,表达了对生死现象的深刻洞察和超脱的态度。

收录诗词(126)

释大观(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偈颂五十一首(其二十九)

春风缓,春日暖。山鸟嘲啾,山花烂熳。

达磨面壁九年,归宗拭坏双眼。

诸人还会么,南山粲,白石烂。

形式: 偈颂

偈颂五十一首(其二十八)

秋光杪暮,霜吹凄肃。无位真人,草眠露宿。

慈云忍俊不禁,试为临风招之,式微式微胡不归。

胡不归,一堂和气春熙熙。

三条椽下堪自怡,东挨西倚终奚为。

形式: 偈颂

偈颂五十一首(其二十六)

井梧叶叶响飕飗,搅动明河万里秋。

楖?摩挲生远兴,白云流水共悠悠。

不是寒山子,谁临古渡头。

形式: 偈颂 押[尤]韵

偈颂五十一首(其二十五)

久晴还雨,禾山解打鼓。久雨还晴,普化爱摇铃。

钱是足陌,物是定价,赵州直得五年分疏不下。

形式: 偈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