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庐州

昔年吴魏交兵地,今日承平会府开。

沃壤欲包淮甸尽,坚城犹抱蜀山回。

柳塘春水藏舟浦,兰若秋风教弩台。

独有无情原上草,青青还入烧痕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庐州的历史变迁与自然景观,既有对过往战争痕迹的回顾,也有对当下和平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与自然的深刻感悟。

首联“昔年吴魏交兵地,今日承平会府开”,对比鲜明地展示了庐州从战争到和平的转变。昔日这里曾是吴魏两国交战的战场,如今却成为了太平盛世的会府,体现了历史的更迭与时代的进步。

颔联“沃壤欲包淮甸尽,坚城犹抱蜀山回”,通过“沃壤”和“坚城”的描绘,展现了庐州土地的肥沃与城市的坚固。这两句不仅描绘了地理特征,也暗含了对庐州富饶与稳固的赞美。

颈联“柳塘春水藏舟浦,兰若秋风教弩台”,将季节的变化与自然景物的美融为一体。春天的柳塘中,春水轻柔地拥抱着停泊的船只;秋天的兰若(寺庙)边,微风吹过,似乎在教导着弩台上的士兵。这两句既描绘了四季变换下的自然美景,也隐含了对和平生活与军事训练的和谐共存的向往。

尾联“独有无情原上草,青青还入烧痕来”,以“无情原上草”为喻,表达了对时间流逝与自然循环的感慨。即使是最不起眼的野草,在经历了燃烧之后,依然能顽强生长,展现出生命的坚韧与不屈。这一句深化了主题,让读者在欣赏自然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生命的力量与时间的流转。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庐州历史与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变迁、时代进步以及自然生命力的深刻思考与赞美。

收录诗词(19)

朱服(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熙宁六年(1073)进士。累官国子司业、起居舍人,以直龙图阁知润州,徙泉州、婺州等地。哲宗朝,历官中书舍人、礼部侍郎。徽宗时,任集贤殿修撰,后知广州,黜知泉州,再贬蕲州安置,改兴国军卒。《全宋词》存其词一首,格调凄苍

  • 籍贯:湖州乌程(今浙江吴兴)
  • 生卒年:1048-?

相关古诗词

次韵桃花菊

篱边不语自成蹊,红入秋丛见亦稀。

乱插乌巾酬老健,轻浮白酒惜春归。

刘郎一去花何晚,陶令重来色已非。

蝶散蜂藏无足怪,冷香寒艳不堪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元丰盛事

冠带桥门路,雍容俊士关。

微言尊噩噩,小道屏閒閒。

礼乐高千古,诗书到百蛮。

斯文知未泯,璧水尚如环。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题东老庵

收拾精神归卷内,了无非誉入怀中。

祇因庭树藏春色,更有琴书继古风。

学道固非原宪病,好贤谁信孟尝穷。

清尊犹剩回仙酒,万家悠然一醉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句(其一)

孤臣正泣龙髯草,游子空簪凤尾花。

形式: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