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王仲缙感怀韵十首兼呈张廷壁(其四)

隆中有一士,卓然古天民。

长啸六合间,草昧思经纶。

寸心如白日,可破万古昏。

所遇虽不谐,馀辉尚燉燉。

使逢高光主,礼乐宁沉湮。

惜其遗书亡,大志人罕闻。

如何徇利子,于道不知真。

卑卑章句中,徼禄求润身。

可贵不在位,可贱不在贫。

无取一时好,当作千载人。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和隐喻,表达了对理想人格与现实追求之间冲突的深刻思考。诗人以“隆中有一士”开篇,描绘了一位卓尔不群的智者形象,身处混沌之中,却心怀经世济民的大志,其心如白日般明亮,能穿透历史的迷雾。然而,这位智者的命运并未如愿以偿,他所遇到的环境并不和谐,但他的精神之光依然熠熠生辉。

接着,诗人通过假设,如果这位智者遇到了像汉高祖刘邦这样的明君,那么礼乐文明是否就能得以传承和发展,避免沉沦。这不仅是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感慨,也是对理想与现实关系的探讨。诗人惋惜这位智者遗书的失落,以及其伟大志向在后世的鲜为人知,反映了对人才被忽视的无奈。

最后,诗人将目光转向了世俗的追求,批评那些只顾眼前利益,忽视更高道德追求的人。他们或许能够在短暂的时光中获得物质上的满足,但这种追求是低下的,不值得推崇。诗人强调真正的价值不在于职位的高低或物质的富有,而在于能够成为历史长河中的永恒之人,即具有高尚品德和远大抱负的人。

整首诗通过对理想与现实、个人与社会、道德与功利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理想人格的向往和对现实社会现象的批判,体现了深厚的历史感和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408)

方孝孺(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希古,曾以“逊志”名其书斋,因其故里旧属缑城里,故称“缑城先生”;又因在汉中府任教授时,蜀献王赐名其读书处为“正学”,亦称“正学先生”,明朝大臣、学者、文学家、散文家、思想家。后因拒绝为发动“靖难之役”的燕王朱棣草拟即位诏书,被朱棣杀害。南明福王时追谥“文正”

  • 字:希直
  • 号:逊志
  • 籍贯:宁海
  • 生卒年:1357—1402年7月25日

相关古诗词

次王仲缙感怀韵十首兼呈张廷壁(其五)

翠鸟质微细,乃以羽自戕。

犀象兽之雄,每因齿角亡。

物生无巨小,适用反相伤。

犬羊死柔弱,虎豹死暴强。

彭聃死于寿,夭者死于殇。

万生谁长存,所贵德誉光。

古来志节士,立身有大方。

孰云萧艾丛,果胜兰蕙芳。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次王仲缙感怀韵十首兼呈张廷壁(其六)

封伦论治道,盛诋习俗漓。

郑公若砥柱,坐障狂澜驰。

嗟此古遗直,磊落胸中奇。

遭逢英明君,计画得小施。

刘蕡岂不伟,结舌竟如痴。

浚恒宁独然,天运固若斯。

焰焰趋愈下,滔滔竟何之。

万事吾不识,聊以善自持。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次王仲缙感怀韵十首兼呈张廷壁(其七)

始见泽腹坚,又闻谷风至。

炎熇复能几,木叶忽巳坠。

四序不少停,景物日夜异。

思之热中肠,不遑食与寐。

支离如病鹤,顾影独长唳。

黄雀饱稻梁,笑尔垂两翅。

形式: 古风

次王仲缙感怀韵十首兼呈张廷壁(其八)

野性拙生理,大化无停机。

缊袍汗沃若,絺绤风凄其。

壮士千载心,岂忧食与衣。

由来浮海志,不是轩冕姿。

人生尚闻道,富贵复奚为。

贤有陋巷乐,圣有西山饥。

朵颐多所失,苦节未可非。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