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院书事呈子骏明叔三篇(其一)

忆初怀诏下天街,红烛相随御史来。

场屋喜遵新定格,朝廷思见已成材。

诛锄险异归平坦,洗濯英华出草莱。

文藻诸生皆足用,更期儒行比骞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翻译

回忆起当初接到圣旨的时刻,红烛照耀着御史的到来。
考场中欣喜遵循新的规则,朝廷期待看到已经成熟的才子。
铲除危险与异端回归平和,洗净精英从民间崛起。
文采斐然的学子们足够出色,更期待他们的品行如骞回般高尚。

注释

初怀:初次接到圣旨的心情。
诏下:皇帝的圣旨下达。
天街:京城的大道。
红烛:象征皇室权威的红色蜡烛。
御史:古代官职,负责监察。
场屋:科举考试场所。
新定格:新的考试规则。
朝廷:中央政府。
已成材:指已经具备应试能力的才子。
诛锄:铲除,清除。
险异:危险或异端的思想。
归平坦:回归平稳和谐。
洗濯:清洗,比喻净化。
草莱:乡野,未开化的地区。
文藻:文章的华丽辞藻。
诸生:众多学子。
足用:足够优秀。
儒行:儒家的品行。
比骞回:比喻品行高尚,如同骞回(古代神话中的大鹏鸟)展翅高飞。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孔武仲的作品,名为《试院书事呈子骏明叔三篇(其一)》。诗中描绘了一位官员在京城接受皇帝诏命的情况,以及他对即将到来的朝廷考试充满信心。

"忆初怀诏下天街,红烛相随御史来。"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接到皇帝诏书的记忆,那时的场景是皇帝的使者带着红色的蜡烛,象征着权威和正式性。

"场屋喜遵新定格,朝廷思见已成材。" 这两句则展现了诗人对即将到来的考试充满期待,他相信自己已经具备了合格的能力和素质,是朝廷所渴望的人才。

"诛锄险异归平坦,洗濯英华出草莱。" 诗中的这两句描绘了一种理想状态,即通过考试将不平、不正的现象纠正过来,使得人才能够脱颖而出,展现他们的才能。

"文藻诸生皆足用,更期儒行比骞回。"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文学和儒家学说的重视,以及他希望自己能像古代贤才一样,为国家所用,并以此为荣耀。

整首诗流露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诗人通过对往事的回忆和对未来考试的期待,展现了对个人才能的自信以及对仕途生活的热爱。

收录诗词(631)

孔武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孔文仲弟。仁宗嘉祐八年进士。哲宗元祐初,历秘书省正字、集贤校理、国子司业。四年,为著作郎,论科举之弊,诋王安石《三经新义》,请复诗赋取士,又欲罢大义而益以诸经策。拜中书舍人,直学士院。八年,擢给事中,迁礼部侍郎,以宝文阁待制知洪州。坐元祐党夺职,居池州卒。与兄孔文仲、弟孔平仲以文声起江西,时号三孔。有《诗书论语说》、《金华讲义》、《芍药谱》、《内外制》、《杂文》、《宗伯集》(编入《清江三孔集》)

  • 字:常父
  • 籍贯:宋临江新淦
  • 生卒年:1041—1097

相关古诗词

试院书事呈子骏明叔三篇(其三)

汾阳韦曲尽名臣,邂逅群居得远孙。

玉琢两圭看德器,河倾千里瞰词源。

鸳行平日随朝谒,鼎立今朝定讨论。

只恐门开便分散,追风难认马蹄痕。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试院书事呈子骏明叔三篇(其二)

当年场屋未分袍,文阵今将逸对劳。

紫案飘香还序拜,画堂横幕看挥毫。

心游造化群嚣静,笔吐虹霓万丈高。

长育人材今久矣,行看中选尽英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

试院书事呈同僚诸公

九衢奔走厌红尘,官舍连朝得闭门。

莹静轩窗移白日,青荧灯火送黄昏。

披衣已爱星辰烂,奉御方瞻斗极尊。

早晚虞庠誇得士,相随笑语入天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试院呈上官御史

当年容与乐虞庠,今日抡才道更光。

但爱襟怀无岸谷,不知衔位带风霜。

气钟海上仙山秀,袍拥天边玉树香。

衡鉴赖公归一律,明朝归马快腾骧。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