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漫成(其二)》由宋代诗人綦崇礼所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意象运用,展现了诗人对读书、友情、自然与理想的深刻思考。
首联“书迷今古懒不读,樽列圣贤时一中”,开篇即以“书迷”自居,却“懒不读”,看似矛盾,实则表达了诗人对传统知识的尊重与内心的矛盾。这里的“樽列圣贤”可能暗指摆放着圣贤之书的酒桌,诗人虽身处其中,但内心却难以真正沉浸于阅读之中,流露出一种对现实与理想之间距离的感慨。
颔联“顾我本无当世志,爱君真有古人风”,进一步揭示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他自认并无追求功名利禄的志向,对朋友的深情厚谊却如同古代贤士一般真诚。这不仅表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也暗示了他对世俗功利的淡然态度。
颈联“赐环忽恐归期促,放盏常嗟乐事空”,情感转向对时间流逝的忧虑和对快乐生活的渴望。诗人担心时光匆匆,害怕失去与友人相聚的美好时刻;每当放下酒盏,心中便不禁感叹,快乐的时光总是如此短暂,难以把握。这种对时间的敏感和对生活体验的珍惜,体现了诗人对生命价值的深刻体悟。
尾联“山鹿野麋便茂草,凤凰终合止梧桐”,以自然界的动物与植物为喻,表达了对自由与理想的向往。山鹿野麋在茂盛的草地上自由奔跑,象征着自然状态下的自在与和谐;而凤凰最终栖息于梧桐之上,则寄托了诗人对于高尚品德与理想环境的追求。这两句不仅描绘了一幅宁静和谐的画面,更蕴含了诗人对个人精神世界的向往与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个人情感、友情、自然与理想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深邃的思想境界。它不仅反映了宋代文人士大夫的精神风貌,也传递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