恨诗二首(其一)

清辉比秋月,游魂散朝霞。

首丘言犹在,易箦意何嗟!

平生丈夫志,寄死宫人斜。

曾参为原母,杜氏岂无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文学家归有光所作的《恨诗二首》中的第一首。归有光以深情细腻的笔触,表达了对生命流逝、世事无常的感慨与无奈。

首联“清辉比秋月,游魂散朝霞”,以秋月之清辉和朝霞之绚烂,象征生命的美好与短暂,如同游魂般在晨曦中消散,寓意人生如梦,转瞬即逝。

颔联“首丘言犹在,易箦意何嗟!”借用典故,首丘指古代传说中狐狸死后必葬于出生之地,这里比喻人死后怀念故乡之情依然存在;易箦则是指病重之人将要离世时的情景,表达出对生命终结的哀叹与不舍。

颈联“平生丈夫志,寄死宫人斜。”“宫人斜”是古代长安城外的一处墓地,这里借指埋葬英雄豪杰的地方。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一生壮志未酬的英雄人物的同情与敬仰,即使在死后,他们的精神仍能寄托于英雄墓地,得到后人的纪念与追思。

尾联“曾参为原母,杜氏岂无家。”“曾参”是孔子的学生,以孝顺著称;“杜氏”则指杜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这两句通过对比,强调了孝道与家庭的重要性,同时也暗含了对自身未能尽孝、未能建立家业的遗憾与自责。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对生命、死亡、理想、亲情等主题的探讨,展现了归有光对人生哲理的独特见解,以及对美好事物的深深眷恋。

收录诗词(120)

归有光(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散文家。又字开甫,别号震川,又号项脊生,汉族。嘉靖十九年举人。会试落第八次,徙居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谈道,学徒众多,60岁方成进士,历长兴知县、顺德通判、南京太仆寺丞,留掌内阁制敕房,与修《世宗实录》,卒于南京。与唐顺之、王慎中两人均崇尚内容翔实、文字朴实的唐宋古文,并称为嘉靖三大家。由于在散文创作方面的极深造诣,在当时被称为“今之欧阳修”,后人称赞其散文为“明文第一”,著有《震川集》、《三吴水利录》等

  • 字:熙甫
  • 籍贯:江苏昆山
  • 生卒年:1506~1571

相关古诗词

恨诗二首(其二)

误落青乌计,真成黄鸟哀。

隋珠弹燕雀,宝剑失风雷。

文武今宵尽,乾坤此日颓。

吾方从汝去,安事制麻衰。

形式: 五言律诗

寓漕湖钱氏钱本吴越王裔聚族于此地名钱港

钱港湖乡杳,名家古木裁。

微茫诸水汇,飘泊一船来。

问遗交情厚,流连笑口开。

因看吴越谱,世事使人哀。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驰驿

密殿朱衣客,圆牌金字符。

恩光留日月,歌吹渺江湖。

百馆牙盘馈,千夫锦缆呼。

何如乘一叶,来往似飞凫。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

姜御史年九十六

柱后千寮竦,林间百岁将。

同官皆不在,异世已如忘。

犹辨蝇书细,能令鸠杖光。

洪崖今可见,未必有丹方。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