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雁

有鸟有鸟刺天飞,凌风何处借高栖。

朝游碧落暮四海,谁道汤网横天施。

雪深边塞五更时,洞庭云暗雨如丝。

河汉一声天地晓,耻随越鸟巢南枝。

沙头明月秋偏好,芦洲曲水环蓬岛。

群居不为稻粱谋,回翔肯落虞人手。

问尔常从海上来,钓徒几见鹰扬老。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闻雁》以雁的形象为载体,描绘了雁的迁徙与自由,以及对自由的追求和坚守。开篇“有鸟有鸟刺天飞”,以雁的高飞引出主题,展现其凌空飞翔的姿态,象征着自由与高远的理想。接着“凌风何处借高栖”一句,进一步描绘雁在风中寻找栖息之所的情景,隐喻人在追求理想过程中的艰难与探索。

“朝游碧落暮四海,谁道汤网横天施”两句,通过对比朝夕之间的广阔天地与人间的束缚(汤网,比喻法网或世间的束缚),表达了雁不受拘束、自由翱翔的精神,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自由的向往和对束缚的反抗。

“雪深边塞五更时,洞庭云暗雨如丝”描绘了雁在严寒边塞与阴雨连绵的洞庭湖畔的景象,展现了雁迁徙途中的艰辛与孤独,但并未因此而停下前行的脚步,体现了其坚韧不拔的意志。

“河汉一声天地晓,耻随越鸟巢南枝”则以雁不随南飞的越鸟,坚持向北飞行,最终到达目的地,象征着诗人坚守自我,不随波逐流,追求内心真正所向的精神。

“沙头明月秋偏好,芦洲曲水环蓬岛”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秋夜图景,雁在月光下栖息,与自然和谐共处,象征着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与内心的平和。

“群居不为稻粱谋,回翔肯落虞人手”强调雁群虽多,却能保持独立思考,不为外物所动,象征着诗人对集体智慧与个人独立性的重视。

最后,“问尔常从海上来,钓徒几见鹰扬老”以问答的形式,表达了对雁迁徙旅程的赞叹,以及对诗人自身经历的反思,寓意深远,既是对雁的赞美,也是对人生旅途的深刻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雁的生动描绘,展现了自由、坚韧、独立、和谐的主题,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个人精神追求的执着。

收录诗词(390)

庞尚鹏(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邻妇哭殇子用韵

山中歼露歌,里人皆动色。

何况母子间,情义关休戚。

拊心长恸白日颓,泪零百草东山摧。

奈何原壤歌狸首,独于母死忘悲哀。

亦有风流称放达,浃旬一饮醉如泥。

祇将白骨埋黄土,雨馀荒冢草萋萋。

世间骨肉多如此,吁嗟邻妇何深悲。

幽明已隔重泉路,肠断呼天知为谁。

游魂一去不复返,人生如寄终同归。

乾坤亦有销沉日,杜宇空劳月下啼。

形式: 古风

晓行歌送卢方伯如城

鸡声初乱五更残,朔风飕飕送晓寒。

潮长扁舟下急湍,轻波水面正瀰漫。

日轮浮动海天宽,蓬莱宫阙倚云看。

咫尺谁家吹紫鸾,城上朱楼十二阑。

形式: 古风 押[寒]韵

泛溪纪游

朔风飘飘溪树前,轻篷短棹溪边船。

翩翩鼓枻泛溪去,鉴湖万顷通长川。

入夜披光清且涟,粳秫蔽野横朝烟。

举酒相属意悠然,青天直与水相连。

村墟日高集贩贾,铺排沙头杂儿女。

相逢问答无别言,耳边尽是农家语。

吁嗟世态如春云,纷纷代谢不堪陈。

经过渡口百花繁,信宿随风向水滨。

古来万事长如此,招携何惜采芳频。

会心便是忘机处,忽觉鱼鸟来相亲。

避人休问桃源洞,祇今圣代非嬴秦。

形式: 古风

感时排律和杨胪山

閒居卜筑枕江濒,举杯独酌罗浮春。

宇宙几逢三月景,蜉蝣应笑百年身。

何缘蝉蜕寰中事,得比羲皇世上人。

赤地平原飞旱魃,穷阎瓦甑起黄尘。

十郡敲鞭官赋急,四郊烽火羽书频。

利穷山海脂膏尽,税及舟车道路贫。

云冷战场埋白骨,车深山麓绝遗民。

当昼街衢横虎兕,故乡门巷长荆榛。

饥寒共抱农桑恨,覆载何孤天地仁。

贷粟捐租常倚盻,积薪厝火敢谁论。

书生叹息曾流涕,天阙高深难具陈。

日月亦常临蔀屋,庙堂宁忍弃编氓。

阳春浩荡云为雨,和气氲氤夜向晨。

伫望太平知有待,错教愁苦动相嗔。

东皋舒啸陶彭泽,谷口躬耕郑子真。

啜菽敢忘青玉案,忧天空负白纶巾。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