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诗二十四首(其七)

慵甚嵇康竟不回,何妨方寸似寒灰。

山精日作儿童出,仙者时将玉器来。

筠帚埽花惊睡鹿,地垆烧树带枯苔。

不行朝市多时也,许史金张安在哉。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山中生活的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的观察和内心世界的感慨。开篇“慵甚嵇康竟不回”,诗人在这里借用嵇康不归的典故来表达自己的隐居之志和超然物外的情怀。接着“何妨方寸似寒灰”则是说即便世事纷扰,心中也如同已经冷却的炉灰,毫无波动,显现出一种超脱尘俗的心境。

第二句“山精日作儿童出”,这里的“山精”指的是山中的神灵,而“日作儿童出”则是说这些神灵每天都像孩子一样地出现,这可能是诗人对自然界中生命活力的一种美好想象。紧接着“仙者时将玉器来”,“仙者”指的也是山中之神,它们有时候会带着玉器前来,这里不仅描绘了山中的神秘景象,也透露出诗人对自然界和超自然世界的一种向往。

第三句“筠帚埽花惊睡鹿”,这里的“筠帚”是古代用竹子编织成的扫帚,而“埽花”则是在扫去落叶。这一句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在山中偶遇惊醒的睡鹿,表现了一种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景。

第四句“地垆烧树带枯苔”,这里的“地垆”是指小土墩,而“烧树带枯苔”则是在描述一种荒凉的山中景象。诗人通过这句话,展现了自然界生命与死亡并存的画面。

最后两句“不行朝市多时也,许史金张安在哉”,这里的“朝市”指的是日常的集市,而“不行朝市多时也”表达了诗人长久以来就选择远离尘世喧嚣,不愿意参与市井生活。最后“许史金张安在哉”则是在提及历史上的隐逸之士,如许由、史鱼父子、金张等,他们都是古代的隐居者,诗人这里是借用这些典故来表达自己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肯定。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山中景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境界。

收录诗词(738)

贯休(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俗姓姜。唐末五代前蜀画僧、诗僧。七岁出家和安寺,日读经书千字,过目不忘。唐天复间入蜀,被前蜀主王建封为“禅月大师”,赐以紫衣。能诗,诗名高节,宇内咸知。尝有句云:“一瓶一钵垂垂老,万水千山得得来,”时称“得得和尚”。有《禅月集》存世。亦擅绘画,尤其所画罗汉,更是状貌古野,绝俗超群,笔法坚劲,人物粗眉大眼,丰颊高鼻,形象夸张,所谓“梵相”。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很高的声誉。存世《十六罗汉图》,为其代表作

  • 字:德隐
  • 籍贯: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市游埠镇仰天田)
  • 生卒年:832~912

相关古诗词

山居诗二十四首(其八)

心心心不住希夷,石屋巉岩鬓发垂。

养竹不除当路笋,爱松留得碍人枝。

焚香开卷霞生砌,捲箔冥心月在池。

多少故人头尽白,不知今日又何之。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山居诗二十四首(其九)

龙藏琅函遍九垓,霜钟金鼓振琼台。

堪嗟一句无人得,遂使吾师特地来。

无角铁牛眠少室,生儿石女老黄梅。

令人转忆庞居士,天上人间不可陪。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山居诗二十四首(其十)

五岳烟霞连不断,三山洞穴去应通。

石窗欹枕疏疏雨,水碓无人浩浩风。

童子念经深竹里,猕猴拾虱夕阳中。

因思往事抛心力,六七年来楚水东。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山居诗二十四首(其十一)

尘埃中更有埃尘,时复双眉十为颦。

赖有年光飞似箭,是何心地亦称人。

回贤参孝时时说,蜂虿狼贪日日新。

天意刚容此徒在,不堪惆怅不堪陈。

形式: 古风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