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塞下曲

貂裘毡帽紫骅骝,挟弹弯弧架铁矛。

飞放归来天欲暮,数声羌笛起高楼。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翻译

穿着貂皮大衣戴着毡帽的骏马紫骅骝,手持弓箭搭着铁矛准备出击。
狩猎归来时天色已近傍晚,高楼上飘荡着几声悠扬的羌笛声。

注释

貂裘:珍贵的貂皮大衣。
毡帽:羊毛制成的帽子。
紫骅骝:毛色为紫色的骏马。
挟弹:带着弹药。
弯弧:拉弓。
架铁矛:持着铁矛。
飞放:疾驰追逐。
归来:返回。
天欲暮:天色渐晚。
羌笛:古代西部民族的笛子。
高楼:高耸的建筑。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武士或边塞将领的形象。开篇“貂裘毡帽紫骅骝,挟弹弯弧架铁矛”几字,便勾勒出一副威武雄壮的画面。“貂裘”指的是用貉皮制成的衣物,通常只有尊贵者才有资格穿着,代表了身份与地位;“毡帽”则是边塞将领常戴的一种头饰;“紫骅骝”形容的是高贵强健的战马,而“挟弹弯弧架铁矛”则展示了武士随身携带的武器装备,既有远射的弓箭,也有近战的铁矛。

紧接着,“飞放归来天欲暮”一句,描绘了日落时分,武士在外征战一整日后归来的景象。“数声羌笛起高楼”则是说他回到城中,在高楼上吹响了羌笛。羌笛是一种边塞地区常见的乐器,其音调豪放悲壮,极富有军旅生活的气息。这里通过武士在高楼上吹奏羌笛的情景,不仅传达了一天结束时分的哀愁,也表现了对远方战事的思念和对边疆安危的关切。

总体来说,这首诗语言雄浑,意境苍凉,通过对武士形象和边塞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一个充满力量与孤独感的战争画卷。

收录诗词(455)

杨公远(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次韵酬孙艮斋(其三)

想倚危楼十二阑,诗成可是过方干。

好风吹堕寒窗底,胜得仙翁九转丹。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

次韵酬孙艮斋(其二)

风竹萧萧密掩门,苔封支径曲通村。

野人自有家林趣,那得荣华入梦魂。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元]韵

次韵酬孙艮斋(其一)

抱膝孤吟欠范模,愿随鸡犬藉丹炉。

傥能化得尘凡骨,差胜无声水墨图。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虞]韵

江天莫雪

垂垂四幕冻云顽,万木号风晚更寒。

系缆渔人归去后,乱飞柳絮满江干。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