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州桂林书院联

小山旧近使君居,望月思乡,正香满蟾宫,可许八公移桂种;

广厦新成多士庇,临风作赋,愿学宗鹿洞,好凭五子证薪传。

形式: 对联

鉴赏

此联以端州桂林书院为背景,巧妙地融合了自然美景与人文精神,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教育的尊崇。

上联“小山旧近使君居,望月思乡,正香满蟾宫,可许八公移桂种”描绘了一幅月夜思乡的景象。小山旁,使君曾居住,望着明月,心中涌起对家乡的思念。此时,月宫中桂花香气弥漫,不禁让人遐想是否能邀请八公(古代传说中的八位仙人)移来桂树,让这香气更加浓郁,寄托思乡之情。

下联“广厦新成多士庇,临风作赋,愿学宗鹿洞,好凭五子证薪传”则转向了书院的教育场景。广大的建筑为众多学子提供了庇护之所,在清风拂面之际,学子们挥毫作赋,表达着对知识的渴望与追求。他们希望学习并传承鹿洞书院的精神,鹿洞书院是宋代著名学者朱熹讲学之地,以其严谨的学术研究和对后世的影响而著称。通过“五子证薪传”,即通过五位杰出的学生来证明其学术成果和教育理念的传承,表达了对教育事业的崇高敬意和对未来人才培育的期待。

整联不仅赞美了端州桂林书院的环境优美和教育成就,更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以及对知识传播和人才培养的重视。

收录诗词(69)

方浚师(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扬州平山堂联

自张唐民偕梅宛陵游,斯堂乃因人重;

有苏长公和王巨卿作,吾曹毋以诗鸣。

形式: 对联

扬州平山堂联

冈形似蜀,山色连吴,极目对峰峦,已胜一窗供谢眺;

江上飞云,槛前修竹,高吟忘主客,有谁七字继苏髯。

形式: 对联

寿州珍珠泉联

卅年治水竟难归,看丛桂依然,霜雪盈头怜我老;

一勺贪泉差免污,试烹茶坐此,薏珠到眼有人知。

形式: 对联

永定河道署宜春园联

心共绿波平,池上晓风鸥梦稳;

手栽红杏满,檐前新雨燕泥香。

形式: 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