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物吟四首(其三)

古今情一也,能处又何难。

识事事非易,知人人所艰。

多疑亏任用,轻信失防闲。

尧舜其犹病,何尝无大奸。

形式: 五言律诗

翻译

古今的道理都一样,能应对它并不难。
理解事物的真伪并不容易,知道每个人的困难重重。
过度怀疑会妨碍任用贤能,轻易相信会导致疏于防范。
即使是尧舜这样的圣君,也会担忧奸邪之人,他们又怎能没有大奸大恶的存在呢。

注释

古今:指历史和现代。
能处:应对处理。
识事事非易:理解事情的真假不容易。
知人人所艰:了解每个人都有其艰难之处。
多疑:过度怀疑。
亏任用:妨碍任用。
轻信:轻易相信。
失防闲:疏于防范。
尧舜:古代贤明君主。
犹病:仍会担忧。
大奸:大奸大恶之人。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哲学家邵雍的《观物吟》系列中的第三首,主题围绕着对世间人情和道德的理解。诗人认为,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人们在处理人际关系和理解事物的本质上都面临着相同的挑战。"识事事非易"表达了认识事物的复杂性,不是轻易就能做到的;"知人人所艰"则揭示了理解他人内心的困难。

接下来,诗人指出怀疑有时会阻碍正确地任用人才,而轻信则可能导致疏于防范,这些都是人性的弱点。他以尧舜为例,虽然他们是圣明的君主,但仍难以避免被大奸之人所欺,说明即使是最高尚的人物也可能面临考验。

总的来说,这首诗寓含了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刻洞察,提醒人们在处理世事时要谨慎明智,既要保持怀疑精神,又要懂得防备潜在的风险。

收录诗词(1553)

邵雍(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 字:尧夫
  • 生卒年:1011年—1077年

相关古诗词

观物吟四首(其二)

莺蝉体既分,安用苦云云。

气盛有馀力,声销无异闻。

时来由自己,势去属他人。

莫作伤心事,伤心不益身。

形式: 五言律诗

观物吟四首(其一)

日月无异明,昼夜有异体。

人鬼无异情,生死有异理。

既未能知生,又焉能知死。

既未能事人,又焉能事鬼。

形式: 古风

观诗吟

爱君难得似当时,曲尽人情莫若诗。

无雅岂明王教化,有风方识国兴衰。

知音未若吴公子,润色曾经鲁仲尼。

三百五篇天下事,后人谁敢更讥非。

形式: 七言律诗

观南北朝吟

方其天下分南北,聘使何尝绝往还。

偏霸尚存前典宪,小康犹带旧腥膻。

洛阳雅望称崔浩,江表奇才服谢安。

二百四年能并辔,谩将夷虏互为言。

形式: 七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