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漂母祠》由明代诗人李循道所作,通过描绘漂母祠的景象与历史人物的对比,表达了对英雄与普通人之间情感的深刻思考。
首联“云黯矶头日未红,人间谁是惜英雄”,以昏暗的天色和未见曙光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沉郁的氛围,暗示英雄在世间往往不被珍惜或理解。接着,“伊家尚识千金报,汉主都忘百战功”两句,运用典故,将漂母(即韩信的母亲)与汉高祖刘邦进行对比,漂母以千金之礼报答韩信,而刘邦却忘记了韩信的百战功勋,揭示了英雄与普通人之间情感的差异与复杂性。
颈联“一片断碑荒草合,数间古殿旧城东”描绘了漂母祠的破败景象,断碑与荒草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遗忘,而“古殿”则保留了往昔的痕迹,形成鲜明对比。尾联“自怜飘泊天涯去,何处相看进食中”表达了诗人的自我反思与感慨,他仿佛在说:“我独自漂泊于天涯,又在哪里能找到像漂母那样懂得欣赏英雄价值的人呢?”这句诗深化了主题,将个人的孤独感与对英雄价值的追寻融为一体。
整体而言,《漂母祠》通过对漂母祠及其历史人物的描绘,探讨了英雄与普通人之间的情感关系,以及英雄在历史长河中的地位与价值。诗中充满了对英雄命运的同情与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敏锐观察和独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