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由宋代诗人释清远所作,名为《颂古六十二首(其五十六)》。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对比手法,展现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出得出不得,初不离是定。”这两句诗以“出得”与“不得”形成对比,暗示了人生的困境与解脱之道。这里的“定”指的是内心的平静与定力,强调了无论外界环境如何变化,内心保持平和的重要性。
“圣者起凡情,凡人而乃圣。”这两句揭示了圣人与凡人的关系。圣人虽高居于世,但能从凡俗情感中汲取智慧;而凡人若能领悟圣贤之道,亦可达到圣者的境界。这里体现了修行与觉悟的过程,即通过学习与实践,凡人可以逐渐接近圣者的境界。
“倒用与横拈,扶邪及显正。”这两句进一步阐述了修行中的方法与态度。通过“倒用”与“横拈”,即反向思考与灵活运用,可以帮助人们辨识是非,纠正错误,同时彰显正确的道理。这表明了在面对复杂问题时,需要有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考的能力。
“春雨春风竹户凉,落花啼鸟千峰静。”这两句描绘了一幅宁静和谐的画面,春雨轻柔,春风拂面,竹门清凉,落花飘零,啼鸟声声,群山静谧。这样的景象象征着内心的宁静与和谐,同时也寓意着修行过程中,通过内心的净化与提升,可以达到一种超脱世俗的境界。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表达了对人生、修行以及内在平和的追求与理解,展现了佛教思想中关于自我超越和心灵净化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