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水谣

去年圩破官不救,阙食逋亡十八九。

今年大水如去年,民困适遭何令贤。

贤哉何令能治水,枪木编芦多准拟。

赏罚公平贫富均,赤脚亲临食亡匕。

每趋危垫必身先,往复连宵几百里。

浪头作恶工莫施,一拜能令二龙起。

白龙先去黑龙随,鳞鬣分明皆见之。

须臾浪定埂可禦,父老惊嗟咸涕洟。

西门投巫安足比,亦胜乘舆济溱洧。

活我生灵十万家,惠泽阴功浃神理。

天子临轩方用才,时时有诏搜草莱。

请歌何令能治水,愿采斯言献天子。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治水谣》是宋代诗人郭祥正的作品,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何令在治理洪水时的英勇与智慧。

诗中首先描述了去年洪水泛滥,官府未能及时救助,导致大量百姓流离失所,逃亡他乡。紧接着,今年洪水再次来袭,情况似乎更为严峻。然而,何令的出现,如同一股清流,为困境中的百姓带来了希望。

何令以其公平的赏罚制度和对贫富的合理分配,赢得了百姓的信任与爱戴。他亲自下到灾区,不顾个人安危,多次往返于灾区与治水现场,夜以继日地工作。面对汹涌的洪水,他运用智慧,巧妙地利用枪木、芦苇等材料,成功地抵御了洪水的侵袭,甚至能够使“二龙”(可能象征着洪水的力量)退却。

何令的行动感动了当地的老百姓,他们对他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泪水与欢笑交织在一起。诗中提到,何令的治水之举,不仅拯救了十万家庭的生命,还使得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其恩泽深入民心,影响深远。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何令的赞美,并希望将这一事迹上报朝廷,让天子知晓这位英雄的壮举,给予应有的表彰与奖励。

整首诗通过对何令治水过程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其高尚的品德、卓越的领导能力和对百姓深切的关怀,同时也反映了古代社会中官员与百姓之间的紧密联系和相互依存的关系。

收录诗词(1432)

郭祥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作功甫,、醉引居士、净空居士、漳南浪士等。当涂(今属安徽)人。皇祐五年进士,历官秘书阁校理、太子中舍、汀州通判、朝请大夫等,虽仕于朝,不营一金,所到之处,多有政声。一生写诗1400余首,著有《青山集》30卷。他的诗风纵横奔放,酷似李白

  • 字:功父
  • 籍贯:自号谢公山
  • 生卒年:1035~1113

相关古诗词

游陵阳谒王左丞代先书寄献

布衣射策趋蓬莱,十年得志联三台。

怀仁附义天下悦,忠言屡叩宸聪回。

不唯尽赦息钱息,曾均惠泽覃枯骸。

先皇晏驾旧臣老,白云黄鹤空徘徊。

藩城六见换符节,直道自任宁嫌猜。

昭亭扶春入画戟,句溪洗月供吟杯。

佳宾三千集珠履,赤子十万登熙台。

玄晖比公固不足,我攀太白惭非才。

披云拂雾一何晚,泥滑不敢鞭驽骀。

明朝迤逦造宾榻,愿逢浩气吹寒灰。

玉上青蝇本无有,都人争望公归来。

公归来,至尊梦吉天颜开。

形式: 古风

谢王左丞惠冰酒十五斗

昨夕发姑孰,今朝泊敬亭。

轻云淡日天地暖,杏花吐萼梅飘零。

春光一瞬岂足赏,听公亹亹高谈倾。

昔年庭争动丹陛,君臣道合趋升平。

岩廊辞位已十载,气度杳杳涵沧溟。

公田种秫作新酒,槐槽旋注琉璃瓶。

不将歌舞效俗饮,时时一酌差独醒。

感公赠我十五斗,酒量安得如刘伶。

愿公归去庙堂上,尽使斯民醉醇酿。

形式: 古风

题横山陶弘景书堂寺

先生烧丹骑竹马,情恋萧公碧城下。

故物无馀只五泉,亦有松风伴潇洒。

谁来洗耳复洗心,寥寥千载闻遗音。

寺门不掩象灯暗,猿隔数峰时一吟。

形式: 古风

代先书寄庐郡朱龙图

杨花塞路春无声,鸣鸠唤妇留春晴。

扬鞭朝发浚遒县,卷帘暮宿金斗城。

城中主人汉贾谊,妙年射策都群英。

峨冠独立御史府,冰霜凛凛清朝廷。

忽乘白云渡银海,十年望阙心常倾。

只今淮西课异等,沉沉玉帐闲府兵。

神机照物辨毫发,提刀四顾新发硎。

行闻召节返西掖,至尊开阁思谈经。

岂容燕寝自颐养,画戟森卫清香凝。

陈公虽解豫章榻,白头重愧非徐生。

飘零渔艇荷蓑笠,揣摩旧学荒柴荆。

愿公一吐太和气,朽株岩下逢春荣。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