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登越王台》由清代诗人秦鸣雷所作,通过描绘夕阳下的荒台与越王遗迹,营造出一种历史沧桑与自然美景交织的意境。
首联“何处夕阳多,荒台吊尉佗”,开篇即以夕阳为引子,点明地点与历史人物,尉佗是南越国的开国之君,此处借吊念尉佗来表达对历史的追思。夕阳的余晖洒在荒台上,不仅渲染了画面的氛围,也暗含着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变迁。
颔联“海天檐外涌,秦汉槛前过”,进一步扩展视野,将大海与天空的广阔与历史的长河相连接。海天一色,仿佛是历史的长河从眼前流过,秦汉时期的历史痕迹在诗人的眼前掠过,既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丽,又寓意着历史的深远与浩瀚。
颈联“暮景催寒角,悲风送棹歌”,描绘了一幅傍晚时分的景象。随着日落西山,寒角声声,似乎在诉说着历史的哀愁与悲凉。同时,悲风吹拂,伴随着船桨划破水面的歌声,这种声音与景色的结合,营造出一种凄美而又深沉的情感氛围。
尾联“空余一抔土,寂寞卧山阿”收束全诗,点明主题。越王台如今只剩下一片土丘,静静地躺在山脚下,显得格外寂寞。这一句不仅是对越王台现状的描述,也是对历史遗迹逐渐消失、时间无情的感慨,蕴含着对过往辉煌与现今衰败的对比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夕阳、荒台、海天、秦汉、寒角、悲风、棹歌等元素的描绘,构建了一个充满历史感与自然美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追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