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越王台

何处夕阳多,荒台吊尉佗。

海天檐外涌,秦汉槛前过。

暮景催寒角,悲风送棹歌。

空余一抔土,寂寞卧山阿。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鉴赏

这首诗《登越王台》由清代诗人秦鸣雷所作,通过描绘夕阳下的荒台与越王遗迹,营造出一种历史沧桑与自然美景交织的意境。

首联“何处夕阳多,荒台吊尉佗”,开篇即以夕阳为引子,点明地点与历史人物,尉佗是南越国的开国之君,此处借吊念尉佗来表达对历史的追思。夕阳的余晖洒在荒台上,不仅渲染了画面的氛围,也暗含着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变迁。

颔联“海天檐外涌,秦汉槛前过”,进一步扩展视野,将大海与天空的广阔与历史的长河相连接。海天一色,仿佛是历史的长河从眼前流过,秦汉时期的历史痕迹在诗人的眼前掠过,既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丽,又寓意着历史的深远与浩瀚。

颈联“暮景催寒角,悲风送棹歌”,描绘了一幅傍晚时分的景象。随着日落西山,寒角声声,似乎在诉说着历史的哀愁与悲凉。同时,悲风吹拂,伴随着船桨划破水面的歌声,这种声音与景色的结合,营造出一种凄美而又深沉的情感氛围。

尾联“空余一抔土,寂寞卧山阿”收束全诗,点明主题。越王台如今只剩下一片土丘,静静地躺在山脚下,显得格外寂寞。这一句不仅是对越王台现状的描述,也是对历史遗迹逐渐消失、时间无情的感慨,蕴含着对过往辉煌与现今衰败的对比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夕阳、荒台、海天、秦汉、寒角、悲风、棹歌等元素的描绘,构建了一个充满历史感与自然美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追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之情。

收录诗词(2)

秦鸣雷(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石床

乔柯百尺凌高秋,下有石榻䔆古丘。

名公携家赖远游,题名勒石岩阿留。

当时在侧凡几人,亲见落笔腾蛟虬。

新泉汲回满银盎,儿童惊喜光盈眸。

急呼罐鼎爇松子,一瓯花乳清香浮。

水窗团坐共矜赏,奚啻拔宅登瀛洲。

昔贤往矣等鸿爪,后世宝此如共球。

游人确立不敢坐,或恐麟甲蟠岩幽。

惟有群仙醉中时,过此卧听万壑松风飕。

愧我未能别篆籀,空抚陈迹怀前修。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度胶山

鸟集云停过草庵,悠悠心事向谁谈。

南人北去途将半,步步回头总望南。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覃]韵

移寓啸傲泾作

廿载浮沉等系匏,今朝栖止自堪嘲。

岂同狡兔营三窟,暂拟鸣鸠借一巢。

醉倒竹窗忘去住,吟余纸阁任推敲。

只防风雨飘摇苦,未敢轻将家室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肴]韵

寄畅园

凤谷旧行窝,园扉罥女萝。

岚光吞日小,树影落池多。

台榭今已矣,禽鱼乐若何。

天然有真趣,游憩恍盘阿。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