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蜀中梁杲桐烟墨书玉板纸

木犀煮泉漱寒齿,残滴更将添砚水。

子规乡里桐花烟,浣花溪头琼叶纸。

先生老去怯苦吟,琢无肝肺呕无心。

芙蓉在左木犀右,漫与七言真藉手。

秋光一点入骨清,有笔如椽描不就,先生不瘦教谁瘦。

形式: 古风

翻译

桂花泡泉水漱口,滴滴寒冷清新
杜鹃声中家乡桐花飘香,浣花溪边用琼叶做纸
年迈的先生怕苦于诗作,创作无心又无灵感
芙蓉花旁伴着木犀,随意写下七言诗
秋日阳光透骨清凉,提笔如柱却难完成,先生不瘦,又有谁能瘦呢

注释

木犀:桂花。
漱:漱口。
寒齿:寒冷的牙齿。
残滴:剩下的水滴。
砚水:墨水。
子规:杜鹃鸟。
乡里:家乡。
桐花烟:桐花的香气。
浣花溪:地名,成都浣花溪。
琼叶纸:用美玉般的琼叶制作的纸。
老去:年老。
苦吟:艰难的创作。
琢:雕刻。
肝肺:比喻情感。
呕无心:没有创作灵感。
芙蓉:荷花。
木犀右:桂花在右边。
漫:随意。
七言真藉手:随意写下七言诗。
秋光:秋日阳光。
入骨清:透骨清凉。
如椽:像椽子一样粗大。
描不就:难以描绘完成。
先生不瘦:先生不消瘦。
教谁瘦:让谁消瘦。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词人在秋天的深夜里,独自一人在书房中研磨文字的情景。开篇两句“木犀煮泉漱寒齿,残滴更将添砚水。”通过对木犀(一种植物)和泉水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清晨起来准备作文时的刻苦与专注。"子规乡里桐花烟,浣花溪头琼叶纸"则是对环境的细腻描绘,透露出诗人对于美好事物的留恋和珍视。

接下来的“先生老去怯苦吟,琢无肝肺呕无心”表达了诗人在创作过程中的辛勤与不懈追求。"芙蓉在左木犀右,漫与七言真藉手"则是对书房内景的描写,展现了诗人的文学修养和艺术追求。

最后两句“秋光一点入骨清,有笔如椽描不就,先生不瘦教谁瘦”通过秋光的清澈与深入骨髓的形象,强调了诗人对文字的精益求精,以及他对于文学造诣的高标准和严苛要求。

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词人的书房生活,而且也反映了宋代文人对于文学艺术的追求与执着。

收录诗词(4294)

杨万里(宋)

成就

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经历

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 字:廷秀
  • 号:诚斋
  • 籍贯: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
  • 生卒年: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

相关古诗词

题三老图二首(其一)

旦奭行间著季真,黄冠不合附青云。

二南风里君知么,添个委蛇退食人。

形式: 七言绝句

钓雪舟中霜夜望月

溪边小立苦待月,月知人意偏迟出。

归来闭户闷不看,忽然飞上千峰端。

却登钓雪聊一望,冰轮正挂松梢上。

诗人爱月爱中秋,有人问侬侬掉头。

一年月色只腊里,雪汁揩磨霜水洗。

八荒万里一青天,碧潭浮出白玉盘。

更约梅花作渠伴,中秋不是欠此段。

形式: 古风

雨中春山

谁作春山新幛子,尖峰为笔天为纸。

近看点缀八九山,山外远山三万里。

纸痕惨淡远山昏,上有长松青到云。

自嫌松色太青在,旋拈粉笔轻轻盖。

须臾粉淡松复青,至竟远山描不成。

形式: 古风

雨中送客

闲人也解有忙时,送客谁令作许痴。

一夜黑风吹白雪,昨朝紫陌总黄泥。

形式: 七言绝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