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涉

苍山崔巍照秋渚,红树离离夕阳渡。

行人涉水更看山,马足淩兢来复去。

云际人家望欲迷,松关萝径隔烟扉。

山僧卧稳西岩寺,时有钟声落翠微。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秋涉》由明代诗人郑若庸所作,描绘了一幅深秋时节,行人在山水间跋涉的生动画面。

首句“苍山崔巍照秋渚”,以“苍山”与“秋渚”相映衬,展现出一幅山色苍茫、秋水悠悠的景象。山峰高耸,仿佛直插云霄,而秋水则在山脚下静静流淌,两者相互辉映,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壮丽的氛围。

接着,“红树离离夕阳渡”,描绘了夕阳西下时分,红叶满树的景象。红树与夕阳交相辉映,色彩斑斓,渲染出一种温暖而略带忧伤的氛围。这里的“离离”二字,形象地描绘了红叶繁茂的样子,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感。

“行人涉水更看山,马足凌兢来复去。”这两句通过行人的视角,展现了他们在山水间的艰难跋涉。行人在水中涉过,不时抬头眺望远处的山峦,而马匹则在崎岖的道路上小心翼翼地行走,反复往返于山间。这里不仅描绘了行进的艰难,也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处。

“云际人家望欲迷,松关萝径隔烟扉。”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山中的隐居生活。在云雾缭绕的高处,隐约可见几户人家,它们似乎与世隔绝,远离尘嚣。松林间的山路被藤蔓覆盖,如同一道道绿色的屏障,将外界与这幽静的世界隔开。这种隐逸的生活状态,给人一种超脱世俗、回归自然的向往。

最后,“山僧卧稳西岩寺,时有钟声落翠微。”描述了山中寺庙里僧侣的生活情景。他们静静地躺在寺内,享受着宁静与平和。不时传来的钟声,悠扬地回荡在翠绿的山林之中,为整个场景增添了一份禅意与祥和。

整首诗通过对山水、人物、生活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深秋时节大自然的美丽与宁静,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收录诗词(6)

郑若庸(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嘉靖丁巳六月十七夜七里滩口待月

夜宿七里滩头船,起来待月船头坐。

月隐山云黑不开,江摇赤壁石欲堕。

须臾月来江水白,万顷琉璃堆碧色。

垂竿欲钓珊瑚珠,客星合照初来客。

初来客,愿未果。

重来看月何时可,秋潭再鼓东归柁。

形式: 古风

吴中客

吴花吴草愁春烟,茫茫白日迷青天。

天涯有客不归去,水流肠断春江前。

春江水流不复返,明日客归犹未晚。

形式: 古风

送谢生斯立游金陵

昔年曾醉金陵酒,尚忆乌啼白门柳。

美人一别三五春,肠断东风几回首。

送君西游何时还,君家自有谢公山。

白云明月不可问,怅望桃花空玉颜。

形式: 古风

蛏浦村

蛏浦村头候风色,青晨起立日欲昃。

沙前烟草绿茫茫,塘上野花红摘摘。

风将作浪山气昏,日未当空海光黑。

满天客愁破不得,何当饮酒尽一石。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