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花天(其二)

当时众里闻新曲。拚一醉、移舟换烛。

清波快送仙帆幅。十里披烟泛玉。

谁知度、春寒夜独。常记恨、花阑漏促。

西风渡口莲堪束。一枕新凉会足。

形式: 词牌: 杏花天

翻译

当初在人群中听到新曲,决定一醉方休,划船更换蜡烛照明。
清澈的波浪快速推送着如仙的帆影,沿途十里,烟雾缭绕,如玉般晶莹剔透。
谁知道在这春寒料峭的夜晚独自度过,常常怀念,花丛中漏壶声催促时光。
西风拂过,岸边的莲花正好采收,枕着这份新凉,足以慰藉心灵。

注释

众里:人群中。
新曲:新的乐曲。
拚一醉:决心一醉。
移舟换烛:划船更换蜡烛。
清波:清澈的水波。
仙帆幅:如仙的帆影。
春寒夜独:春天寒冷的夜晚独自一人。
花阑漏促:花丛中漏壶声急促。
西风渡口:西风吹过的渡口。
莲堪束:莲花适宜采摘。
新凉:初秋的新凉意。
会足:足够满足。

鉴赏

这首宋词《杏花天·其二》是赵彦端所作,描绘了一幅夜晚泛舟赏景的画面。开篇“当时众里闻新曲”,回忆起当初在人群中听到新曲的那一刻,诗人被音乐的魅力吸引,决定沉醉其中。“拚一醉、移舟换烛”表达了他放纵情感,不惜更换船只只为追寻这美妙的旋律。接下来,“清波快送仙帆幅”以清波比喻船行之快,仿佛仙人的帆影在月光下飘荡,画面生动而富有诗意。

“十里披烟泛玉”进一步描绘了沿途景色,如梦似幻,烟雾缭绕,宛如玉带般流淌。然而,随着夜深春寒袭来,“谁知度、春寒夜独”,诗人感到孤独,想起花落漏声催促时光流逝,心中不禁生出遗憾和哀愁。

“常记恨、花阑漏促”流露出诗人对美好时光易逝的感慨,而“西风渡口莲堪束”则借西风与凋零的莲花,暗示着岁月的无情。最后,“一枕新凉会足”表达了诗人期待在这一枕秋凉中,能暂时忘却世事烦忧,得到片刻的宁静和满足。

整体来看,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音乐的热爱,以及对时光流转的深深感叹。

收录诗词(181)

赵彦端(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工为词,尝赋西湖谒金门词,有“波底夕阳红湿”之句。高宗喜曰:“我家裹人也会作此”!……"乾道、淳熙间,(公元一一七四年前后)以直宝文阁知建宁府。终左司郎官。彦端词以婉约纤秾胜,有介庵词四卷,及介庵集十卷,外集三卷,均《宋史艺文志》并行于世

  • 号:介庵
  • 籍贯:
  • 生卒年:1121~1175

相关古诗词

杏花天(其一)

风韶雨润催花候。叹春恨、年年常有。

桃蹊杏陌相期久。一为东君试手。

匆匆去、那人信否。襟泪渍、粉香依旧。

单衣煮酒重来后。好与看承人瘦。

形式: 词牌: 杏花天

沙塞子

春水绿波南浦。渐理棹、行人欲去。

黯消魂、柳上轻烟,花梢微雨。长亭放?无计住。

但芳草、迷人去路。忍回头、断云残日,长安何处。

形式: 词牌: 沙塞子

芰荷香.席上用韵送程德远罢金溪

燕初归。正春阴暗淡,客意凄迷。

玉觞无味,晚花雨退凝脂。

多情细柳,对沈腰、浑不胜垂。别袖忍见离披。

江南陌上,强半红飞。

乐事从今一梦散,纵锦囊空在,金碗谁挥。

舞裙歌扇,故应闲琐幽闺。

练江诗就,算舣舟、宁不相思。肠断莫诉离杯。

青云路稳,白首心期。

形式: 词牌: 芰荷香

诉衷情令(其二)

江梅初试两三花。人意竞年华。

春工未敢轻放,深院拥吴娃。翻酒戏,醉人家。

旧生涯。而今且趁,便面斜阳,莫照红纱。

形式: 词牌: 诉衷情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