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陆倅韵三首(其三)

文章光艳压苏州,照乘何劳诧魏侯。

鸠杖欲寻江左胜,鸥盟相约社中游。

囊空自喜陶朱得,诗拙还因杜集留。

把玩日吟心似醉,定须论月废梳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文章光彩超越苏州,照耀车乘何必惊讶魏侯。
手持鸠杖想要探寻江南美景,与鸥鸟结盟相约在社中游玩。
口袋空空也自感欣慰,如同陶朱公般富有,诗才虽拙却因杜甫诗集而留存。
每日把玩诗篇如痴如醉,甚至忘了梳头,只顾月下吟诵。

注释

文章:指文学作品或才华。
光艳:光彩夺目。
压:超过。
苏州:古代文化名城。
照乘:形容光彩照人。
诧:惊讶。
魏侯:泛指有权势的人。
鸠杖:古人用来行走的拐杖,象征年老或隐士生活。
江左:古时对江南地区的称呼。
胜:美景。
鸥盟:比喻与自然和谐相处或友情。
社中游:参加乡村聚会或社区活动。
陶朱:即范蠡,春秋时期著名商人,后泛指富人。
得:获得。
诗拙:诗才不足。
杜集:指杜甫的诗集《杜工部集》。
把玩:反复欣赏或把弄。
日吟:每日吟诵。
心似醉:心情沉迷于诗的世界。
定须:必定会。
论月:对着月亮。
废梳头:忘记梳头,形容专注。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崔敦礼的作品,他以陆倅的韵脚为依据创作了三首诗中的第三首。诗的内容主要表达了诗人对文学才华的自信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首句“文章光艳压苏州”赞美了自己的文采,暗示其文字之华美足以超过苏州的文人墨客。次句“照乘何劳诧魏侯”进一步强调自己的才华,意指即使不用照乘明珠般的华丽辞藻,也能让魏侯惊叹。

“鸠杖欲寻江左胜”描绘了诗人想要游览江南名胜的愿望,用鸠杖代指自己年事已高但仍怀有探索之心。接下来,“鸥盟相约社中游”则表达了与鸥鸟为友,共享隐逸生活的理想,显示出诗人对自然和友情的珍视。

“囊空自喜陶朱得”借用陶朱公(范蠡)的典故,表示虽然物质贫乏,但精神富足,自得其乐。而“诗拙还因杜集留”则表明诗人对自己的诗歌虽不自夸,但希望能像杜甫的诗集一样流传后世,留下痕迹。

最后两句“把玩日吟心似醉,定须论月废梳头”形象地写出诗人沉浸在诗歌创作中的痴迷状态,每日吟诵,甚至到了忘记梳头的地步,充分展现了他对文学的热爱和投入。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个人经历和典故,展现了诗人崔敦礼的文才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以及对诗歌艺术的执着。

收录诗词(89)

崔敦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敦礼。本通州静海人,居溧阳。历江宁尉、平江府教授、江东安抚司干官、诸王宫大小学教授。淳熙八年(1181)卒,官至宣教郎。有宫教集。爱溧阳山水,买田筑室居焉。其著作《刍言》编凡分三卷:上卷言政,中卷言行,下卷言学

  • 字:仲由
  • 籍贯:河北
  • 生卒年:1160

相关古诗词

次陆倅韵三首(其二)

煖烟和气满西州,载酒当轻万户侯。

官事不知何日了,风光宜及早春游。

簿书丛里偷閒去,景物妍时到处留。

莫被虚名苦拘束,野梅官柳暗江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次陆倅韵三首(其一)

欲将从事到青州,酩酊乡中便可侯。

此乐正须君领略,疏狂还许我追游。

一年好处都能几,四序难并去莫留。

痛饮且图连夜醉,清欢何必锦缠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次韵孙抚干二首(其二)

绕几黄云爇水沉,得诗閒读契余心。

文章叔夜广陵散,句法武侯梁甫吟。

且喜空囊收赵璧,不惭击壤混唐音。

请君便入鸥鸣社,饭颗相从始自今。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次韵孙抚干二首(其一)

疏狂自许次公醒,冷淡无劳沸玉笙。

满屋文章天下乐,多情灯火夜深明。

交情问我何清苦,世路愁人已饱更。

好趁东风动行色,濑阳烟雨趣春耕。

形式: 古风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