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镜歌

美人昔日开匣时,两面含娇自矜戏。

一朝委世抛珠玉,独殉此物不忍离。

埋没土中几何年,大块为工再炉鞴。

砂精永火日夜蒸,喷作丹朱满身痣。

中凝一点秋露珠,宿世铜胎尽销弃。

有如炼骨老臞仙,血肉都捐秪灵气。

神物安能久藏匿,化作白蜺跃出地。

银镂细细髲剃萦,瓜皮津津流水渍。

山人何处得此宝,压孙远自夷门寄。

良工为我重开辟,一钩剖出千龄閟。

初时混沌蟠玄黄,倏忽晦明分面背。

清辉逼人心髓寒,惊诧蟾蜍堕檐际。

却忆朝朝镜里人,巳谓衰容止如是。

今朝览镜咄自惊,短发丝丝见凋敝。

湿灰余色转分明,皱縠新纹大髣髴。

云台勋业巳如梦,名山著书安可冀。

本欣始识真面目,回首壮心一憔悴。

照罢还如未照时,好丑依然都不记。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古镜歌》由明代诗人唐顺之作,通过对古镜的描绘,展现了其从诞生、经历岁月侵蚀到再次被发现的过程,以及它对人们心灵的触动。

诗中以拟人化的手法,将古镜赋予了生命,描述了它从“美人”开匣时的娇羞与自矜,到被世人遗忘、深埋土中,再到经过岁月的熔炼,化为“白蜺”跃出地面,最终被“山人”发现并重获新生的故事。古镜在诗人的笔下,仿佛具有了超凡脱俗的力量,能够揭示出隐藏在时间背后的秘密,唤醒人们对过往的回忆和对自我认知的反思。

通过古镜的变迁,诗人表达了对时光流逝、人事沧桑的感慨,以及对自我认识与转变的思考。古镜的“清辉”不仅照亮了周围的世界,也映照出了人物内心的“皱縠新纹”,暗示着岁月在每个人身上留下的痕迹。同时,诗中也蕴含了对过去功业的追忆与对未来的不确定性的思考,以及在面对变化时的无奈与接受。

整首诗语言生动,情感丰富,通过古镜这一载体,探讨了时间、记忆、自我认知等深刻主题,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视角和深邃的思想内涵。

收录诗词(590)

唐顺之(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义修。汉族。明代儒学大师、军事家、散文家,抗倭英雄。正德二年十月初五出生在常州(武进)城内青果巷易书堂官宦之家。嘉靖八年(1529)会试第一,官翰林编修,后调兵部主事。当时倭寇屡犯沿海,以兵部郎中督师浙江,曾亲率兵船于崇明破倭寇于海上。升右佥都御史,巡抚凤阳,1560年四月丙申(初一)日(4月25日)至通州(今南通)去世。崇祯时追谥襄文。学者称"荆川先生"

  • 号:荆川
  • 籍贯:武进(今属江苏常州)
  • 生卒年:公元1507~1560

相关古诗词

剑井行时有白气属天

仙人掷剑不记年,至今光怪犹未歇。

薄蚀日月腾金晶,青天倒挂双白蜺。

曾斩妖蛟带腥气,寒泉满甃谁敢汲。

只恐仙人求故物,但看水底飞霹雳。

形式: 古风

为谢参政与槐题青白莲画

纷纷满眼尽红妆,忽然见此青白色。

并挺孤标出伦类,岂特中通并外直。

不缘太洁遭染汗,自尔天然去雕饰。

西山贼夫断烟火,南州高士力稼穑。

对花疑是此二人,良工托物象其德。

写贞直欲空诸相,讵肯轻着一点墨。

世人只将肉眼看,道是红妆正堪玩。

金陵谢兄善识花,每对此花再三叹。

谢兄卓荦不俗状,已有声名动藩翰。

愿言永保金石心,不负此花长作伴。

形式: 古风

悼仆钮才

昨日装书书满箱,恰如鸟尽良弓藏。

臼中余药正在捣,犹似平生事未了。

幻泡本是无常期,咄哉一病不周时。

游塘风冷白杨树,堪记年年课租处。

形式: 古风

病中秋思八首(其一)

闲对江枫诵楚骚,病容秋色偶相遭。

一身萎薾同衰叶,双鬓稀疏似毨毛。

衣冠巳禠甘牛马,文字终捐是粕糟。

但使尽空诸所有,不妨一醉笑如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