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洛阳风景实堪哀,昔日曾为瓦子堆。
不是我公重葺理,至今犹是一堆灰。
这首诗描绘了洛阳昔日的繁华与今日的荒凉,通过对比表达出诗人对于过去荣景消亡的哀叹和无奈。"瓦子堆"暗示着曾经的建筑如今只剩下一堆废墟,而"不是我公重葺理"则表现了对现实的不满和无力回天之感。最后两句"至今犹是一堆灰",直白地指出了时间流逝,景象依旧,但一切都已物是人非,仅剩下一堆灰尘。
诗中通过对洛阳城风光的描写,传达了作者对于历史沧桑、物是人非的深沉感慨。同时,也反映出作者对于权力更迭和社会变迁无常的心境。语言简洁,意象丰富,是一首蕴含深刻哲理的诗篇。
不详
居洛阳。生于唐懿宗咸通十四年,卒于后周世宗显德元年(954年),享年八十二岁。唐昭宗时进士,官秘书郎,后历仕后梁、唐、晋、汉、周五代,官至太子太保,世称“杨少师”[2]。在书法历史上历来被视为承唐启宋的重要人物。“宋四家”(即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都深受其影响。代表作品有《韭花帖》、《卢鸿草堂十志图跋》、《神仙起居法》
押引蝗虫到洛京,合消郡守远相迎。
到此今经三纪春。
玉京初侍紫皇君,金缕鸳鸯满绛裙。
仙宫一闭无消息,遥结芳心向碧云。
苏武节旄尽,李陵音信稀。
梅当陇上发,人向陇头归。
茫茫死复生,惟有古时城。
夜半无鸟雀,花枝当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