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昔日巨富,如今遁入佛门的僧人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诗中通过“空却有家累,生将无住心”表达了他舍弃世俗生活的执着与决心,以及对佛教“无常”、“无我”哲学的深刻领悟。
“挥金随地没,卓锡得泉深”两句,生动展现了他放弃财富,追求精神解脱的过程。挥霍金银财宝如同流水般消失,而选择在山间溪流旁驻锡修行,找到了内心的宁静与深邃。
“因报多相信,人天杳亦寻”则体现了他对因果报应的信仰,以及在人世间和天界寻求真理的决心。这表明了他不仅在物质世界有所觉悟,在精神层面也追求着更高层次的理解。
最后,“白云堪补衲,栖老白云岑”表达了他对自然的亲近与向往,希望在白云缭绕的山中度过余生,与自然和谐共处,达到心灵的最终归宿。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主人公从繁华到简朴,从物质到精神的转变过程,以及他在佛教信仰指引下对生命真谛的探索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