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春晖满朔方,归雁发衡阳。
望月惊弦影,排云结阵行。
往还倦南北,朝夕苦风霜。
寄语能鸣侣,相随入帝乡。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丽的画面,诗人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写,以及大雁归来的描述,表达了自己对于远方家园的思念之情。开篇“春晖满朔方”一句,便为读者勾勒出一个生机勃勃的春日景象,而“归雁发衡阳”则点明了季节的更迭和生命力的回归。
望月惊弦影,排云结阵行。这两句诗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观察,还透露出一种超脱尘世、追求自由的心境。月亮和弓形的影子,以及云层中隐现的队伍,都在暗示着某种强烈的情感和力量。
往还倦南北,朝夕苦风霜。这两句则是对旅途中的辛劳和艰难的描述,通过“往还倦”、“朝夕苦”的反复,诗人表达了对于旅行中不断变化天气的无奈,以及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悲凉。
最后,“寄语能鸣侣,相随入帝乡”,则是诗人对远方朋友或同伴的问候和期盼。这里的“帝乡”往往被解读为一个理想化的地方,或者是精神上的归宿之地。在这句话中,诗人的情感达到了高潮,他渴望与友人一道,超越现实世界的束缚,共同进入那个美好的心灵所向。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和大雁归来的描述,以及对旅途辛劳的写照,表达了诗人对于远方家园或精神寄托地的深切思念和追求。
不详
唐代诗人。对唐代律诗和歌行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与影响。他前与王勃、杨炯相接,又和杜审言、崔融、苏味道并称“文章四友”
百尺重城际,千寻大道隈。
汉宫井干起,吴国落星开。
笛怨绿珠去,箫随弄玉来。
销忧聊暇日,谁识仲宣才。
暮律移寒火,春宫长旧栽。
叶生驰道侧,花落凤庭隈。
烈士怀忠触,鸿儒访业来。
何当赤墀下,疏干拟三台。
伏羲初制法,素女昔传名。
流水嘉鱼跃,丛台舞凤惊。
嘉宾饮未极,君子娱俱并。
倘入丘之户,应知由也情。
平明坐虚馆,旷望几悠哉。
宿雾分空尽,朝光度隙来。
影低藤架密,香动药阑开。
未展山阳会,空留池上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