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柳四章次渔洋山人韵四首(其一)

宛宛柔荑悦素魂,频年离绪托吴门。

淡云去雁迷凉信,疏雨啼鸦搁暝痕。

荒址销馀金粉气,浣沙重问苧萝村。

苏台圮后无麋鹿,六代烟花一并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秋日柳树的凄美景象,充满了淡淡的哀愁与历史的沧桑感。首句“宛宛柔荑悦素魂”,以柔荑(嫩柳枝)的轻柔之美,映衬出诗人内心的纯净与高洁。接着,“频年离绪托吴门”一句,暗示着诗人对过往岁月的怀念与不舍,将离别的情绪寄托在江南水乡的吴门。

“淡云去雁迷凉信,疏雨啼鸦搁暝痕”两句,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忧郁的氛围。淡云、去雁、疏雨、啼鸦,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一幅秋日黄昏的画面,既展现了季节的更替,也隐含了时光流逝的无奈。

“荒址销馀金粉气,浣沙重问苧萝村”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将历史的痕迹与现实的景致交织在一起。荒废的遗址中残留着往昔的繁华气息,而对浣纱女的追忆,则是对于美好时光与纯真情感的向往与怀念。

最后,“苏台圮后无麋鹿,六代烟花一并论”两句,以苏台(苏州的古称)的变迁为背景,表达了对历史兴衰的感慨。麋鹿的消失象征着时代的更迭,而“六代烟花”则概括了历史上多个朝代的繁华与衰落,最终归于一论,体现了诗人对历史循环与人生短暂的深刻理解。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历史、人生的独特感悟,情感深沉而不失雅致,语言优美而富有哲理,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收录诗词(1566)

曹家达(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秋柳四章次渔洋山人韵四首(其二)

一握青丝未著霜,沧浪风色近山塘。

江南乌鹊还成渡,天上牵年又服箱。

曾是还归怜帝子,不堪愁思寄吴王。

明星挂曙无人见,凉晕萧条碎石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秋柳四章次渔洋山人韵四首(其三)

何年佳梦染春衣,絮果萍因往迹非。

天宝白头眉样改,嗣宗青眼酒人稀。

长亭北道连天迥,羁客南心傍月飞。

好是枝条易攀折,渡江春信不曾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秋柳四章次渔洋山人韵四首(其四)

为抚淩云不自怜,东风无恙袅晴烟。

亭台玉树新翻本,塘堰萍花旧脱绵。

惜别不惊流水梦,向荣终后语冰年。

即今未便伤摇落,记取青青大道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再叠前韵四首(其一)

故乡回首乍销魂,依旧长条锁院门。

已是腰围怜瘦影,况堪眉样黦春痕。

声声晓月枝头鸟,草草斜阳郭外村。

三载漂摇成往迹,惯将閒恨一并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