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清代末年至近代初年的诗人奭良所作的《浣溪纱·题伯絧扇》。从内容上看,它似乎是一首禅意或寓言性质的诗,通过描绘一些象征性的意象,表达了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和对道德沦丧的忧虑。
"窃国羞人普六坚",这里的"窃国"暗指篡夺政权的行为,"羞人"则表达对此类行为的鄙视,"普六坚"可能是某个人物或典故,但在这里更像是一种隐喻。这句诗暗示了对不义统治者的谴责。
"梵尼尚祝早生天","梵尼"可能指的是佛教徒,"祝早生天"则与佛教的轮回观念相联系,但在这首诗中可能带有讽刺意味,暗示了对那些表面上信奉佛教实则作恶者的讽刺。
"给孤说法甚因缘","给孤"出自佛教故事,指佛陀为孤独的人说法,这里可能暗示了某种教育或引导的缺失,使得人们迷失方向。
"猫鬼已如山鬼厉,大虫坐待小虫险","猫鬼"和"山鬼"都是传说中的恶灵,"大虫"和"小虫"则可能比喻强者与弱者之间的关系,暗示了社会上强权欺压弱小的现象。
"茫茫何地供旃檀","旃檀"是珍贵的香木,这里可能象征纯洁或高尚,而"茫茫何地"则表达了对这种美德匮乏的感叹。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寓言形式揭示了社会的黑暗面,表达了对公正和道德沦丧的深切关注。